倘若出不去,他也沒有損失。
總而言之,這件事對于小李子來說,就是一樁穩賺不賠的買賣,自然滿口答應。
于是乎小李子挺了挺胸,慷慨激昂說道,“凌大人放心,這事包在雜家身上,雜家一定會盡最大的努力,為凌大人向陛下求情,把凌大人從天牢里救出去。”
話雖如此,但凌云怎么感覺這話聽著這么不靠譜,特別是注意到小李子兩眼放光的表情,讓他感到莫名的恐慌。
按理來說,小李子身為太監總管,乾熙帝身邊的紅人,禮物應該收到手軟,看不上凌云這些小恩小惠才對。
可不知為何,小李子的位置,遠沒有凌云想象中那么吃香。
原先最開始的時候,小李子的位置相當吃香,朝中百官是不是向他送禮,特別是一些大臣想要打探什么消息,或是想提前知道乾熙帝的一些想法時,收到的好處根本停不下來。
可漸漸地,乾熙帝時常與群臣政見不和,說到底,其實就是乾熙帝處處受到群臣百官的掣肘,乾熙帝不愿,君臣關系自然也就形同水火。
群臣不讓乾熙帝好受,乾熙帝當然也不會讓他們好受,說到底乾熙帝再如何,也是大乾王朝的皇帝,因此群臣再厲害,也不可能左右乾熙帝的主張。
只是倘若君臣不合,就會形成乾熙帝在上邊下了命令,而大臣們在下邊陽奉陰違,故意拖延時間,或者將事情辦差,這種事,時有發生。
每當乾熙帝追責的時候,他們又都會找出各種各樣的理由進行搪塞,看來這種陽奉陰違的狀況,不論是在古代還是后世,都會存在。
這就是所謂的掣肘
乾熙帝自然意識到這種事的發生,有心想要消除,只是這種情形真要消除,談何容易
君臣不合,或是關系降到冰點,以往那些孝敬小李子的人,自然而然也就沒了蹤影。
更有甚者,還會將奈何不了乾熙帝的滿腔怒火,轉移到他身上來,就比如乾熙帝偷偷溜出宮去尋歡作樂,
直到凌云的到來,小李子又意外發現可收取好處的地方,雖然凌云孝敬的好處,不如以往那些大臣得多,但相對于一個五六品的官員來說,算得上是出手闊綽。
總而言之,在小李子心里,凌云孝敬他的好處或多或少,總比沒有的好,俗話說聊勝于無嘛
小李子收的好處多,但要要花錢的地方也多,就比如有時候乾熙帝讓他做什么,他必須得去做什么。
完事之后,按例要有獎賞,這一切在國庫充盈的時候,一如從前,該賞則賞,乾熙帝毫不吝嗇,這也是因為國庫,不是乾熙帝個人的內帑,所以才會這般大方。
可近些年來國庫空虛,以乾熙帝摳搜的秉性,也不可能會拿內帑的錢下發給他們,因此小李子也只能自掏腰包,拿出自己部分錢下發給下面的人。
至于說不發,那肯定不行,想要下邊的人死心塌地,真心實意為你辦事,籠絡人心的手段不可或缺。
至于籠絡的手段,無非就是給他們一些看得見的好處,這才人家才會認真辦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