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有一個倒霉鬼,因被貶出京城,從而對乾熙帝產生不滿,不要命的他,竟然直接在朝堂上叫囂幾句,事關乾熙帝私自出宮尋花問柳的往事。
乾熙帝臉色瞬間驚變,大發雷霆的他,直接將其改貶到南夷州下邊一個縣做縣令,那人一聽,直接當場昏厥過去。
此人不是別人,正是高安建。
與高安建相熟的其他大臣,也就是以高安翔為首的大臣,想要站出來為其求情,可不等他們出列,乾熙帝直接脫口而出,說誰要是站出來為其求情,那便與他一同前往。
此話一出,金鑾殿內的氣溫直至下降,剛想要出列為其求情的臣子們,聽到乾熙帝這不容置疑的話,嚇得瞬間收回腳步,臉上盡顯惶恐不安,愣是不敢動一下。
于是乎,朝堂寂寥無聲,誰也不敢輕易站出來講話,生怕自己一個輕微舉動,引起乾熙帝的不滿,倘若乾熙帝引得不樂意,讓他們赴了前面那些人的后塵,那簡直是生不如死。
乾熙帝此次,貶的人都是四品以下,三品以上的一概沒有動,或許是擔心動了三品以上的臣子,牽扯太廣,害怕達到相反的結果,適得其反。
總而言之,乾熙帝還是沒狠下心來,沒有將他們一鍋端,而是給他們留有余地,只是拿一些蝦兵小將開刀,以此來達到敲山震虎的效果,從而讓那些大臣有所忌憚。
乾熙帝坐在龍椅上,不怒自威,俯視下方群臣,莫不匍匐在地,顫顫巍巍,不敢輕易動彈,心里一陣神清氣爽。
群臣們起來后,吏部尚書高安翔余光瞥向昏厥在地的高安建,努了努嘴,最終搖了搖頭輕嘆一聲,還是移開了目光。
就在眾人不再理會高安建,想盡快退朝明哲保身之時,吏部侍郎王正陽站了出來。
“陛下,高郎中這個狀態,怕是受不了一路前往南夷州的艱苦。”
王正陽站出來為高安建說話,直接嚇得其他大臣目瞪口呆。
要說群臣為何這么驚訝,原因是王正陽與高安建并沒有深厚的交情,只不過前者是后者的上級罷了。
按理說,王正陽單單是高安建的上級,不應該拼著觸怒乾熙帝,而站出來為其講話,這其中難道有什么隱情
乾熙帝自然知道王正陽在南夷州三年,吃了三年的苦,所以本意并不想駁了王正陽的請求。
可轉念一想,他已經下定決心懲治這些大臣,要是現在突然松口,半途而廢不說,勢必會引起他們的反撲,適得其反,同時還會助長他們囂張跋扈的氣勢。
因此,為了他的計劃順利完成,只能狠下心來駁了王正陽的面子,只聽乾熙帝冷哼一聲道,“哼走的到也得走,走不動,抬也要給朕抬到地方,要是路上出了意外讓其自行決解,朕一概不過問。”
自行解決
聽到這話,百官嘴角一抽,心想陛下這真是鐵了心,要對付那些與他作對之人,要不然也不會說出此等鐵石心腸的話來。
王正陽這一聽,立馬聽出了乾熙帝的決心,沒有再繼續求情,而是乖乖退回原位,低頭不語。
自此,有了王正陽這個先例,群臣更加不敢再有求情的念頭,心想吃了三年苦頭的王正陽都沒能讓乾熙帝改變主意,他們更加不可能讓其改變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