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此時,武講臺下第一個隊伍出現,只聽到領隊之人大聲朗道,“報告,夷州軍第七團第二十一營第八十一連第330排排長楊三牛請求歸隊。”
郭宜修大聲回道,“同意歸隊”
“報告,報告,夷州軍第一團第一營第二連第三排排長黃考東請求歸隊。”
“同意歸隊”
話說第三排排長黃考東在歸隊前,下意識向已歸隊的楊三牛瞥了一眼,臉上表情頗為不忿,嘴里鼓鼓囊囊,似乎心有不服。
當楊三牛注意到不友善的目光,不甘示弱,立即回以顏色,斜眼瞪了他一眼。
兩人身后的隊員見狀,不約而同跟著排長瞪了起來。
就這樣,一前一后歸隊的兩個隊伍,在武講臺下,大眼瞪小眼,誰也不服誰隨著越來越多的隊伍出現,將他們隔離,這場瞪眼的對抗才結束。
“報告”
凌云負手立于武講臺上,目視下方,表情嚴肅,不茍言笑,如今他的隊伍,再加上本來四百多人的隊伍,有將近一萬零五百人。
哪怕站著不動,有條不絮的站成一排,前后形成一條直線,左右也是一條直線,可謂是浩浩蕩蕩,波瀾壯闊。
五天前,凌云為了方便記憶和管理,依據后世軍隊的管理模式,別有興致將這一萬多人的軍隊改編成一個正規軍,名叫夷州軍。
而他,正是夷州軍軍長,至于副軍長自然是張武。
最初的設定是一個軍長,兩個副軍長,張武一個,另外一個想讓子萱擔任,奈何后者沒有這個想法,于是只能作罷。
改編之后的夷州軍,分別為軍長一名,副軍長兩名,存在一名副軍長空置,共計10500人,下轄7個團,團長一名,副團長兩名,一個團將近1500人,團下轄3個營,一個營將近500人,營下轄4個連,一個連125人,連下面是排,一個排30人左右,排后面是班,班最小為10人。
總而言之,夷州軍由小到大的排序,是為班、排、連、營、團、軍,一共有1個軍7個團21營84連336排1008班。
這樣一來,凌云在管理軍隊的時候,不僅提高了效率,而且較之前的相比,舒服多了。
隊伍到場,以連為單位進行排列,直至一刻鐘之后,84個連歸隊完成,凌云這才大聲吼道,“全體都有,立正”
凌云哪怕是邁開喉嚨,大聲說話,他的聲音也很難覆蓋全場,然而到場下響起“嘩”的一聲,一萬人的軍團,劃著整齊如一的步伐收起右腳,動作干凈利落,沒有半點拖泥帶水。
五天時間,立正稍息的動作,終于沒有人再出錯,這個結果,凌云多多少少有點欣慰。
在后世的時候,因為扁平足的原因,凌云在大學時去軍檢沒過,可不管怎么說,他也是個兵迷,因而就算沒有當過兵,對于軍隊里的一些訓練模式相當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