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夷府能有今天的成就,離不開凌云,他成立的南夷商行,籠罩南夷府所有的產業,衣食住行,只要是百姓們用得到的,大都與他的商行有關,就連食用鹽也在他的管控之下。
說到鹽,無論在哪個地方鹽都是百姓的必需品,這是一個暴利行業,因而他還專門開了一家制鹽廠,利用后世的蒸餾制鹽法,制造出這個時代沒有的細鹽,壟斷了嶺南省的鹽道。
幸好這是凌云的產業,如若不然,早被王明志給搶了過去,因為大乾百姓用的鹽都是粗鹽,只有富裕人家才有少量的細鹽,而且價格貴的要死。
說是細鹽,但在凌云眼里,這種鹽與后世的粗鹽并無兩樣,只有他的鹽場
制作出來的細鹽才算得上是真正的細鹽。
不得不說,兩年的時間,能將所有的產業籠罩著嶺南省,前無古人后無來者,并且還派人送了七百萬兩紋銀到京城,交給了乾熙帝。
當前乾熙帝,見到凌云派人送來的七百萬兩銀子,大吃一驚,暗道這小子,竟真的能給他賺這么多錢,雖然兩年的時間,并沒有賺夠一千萬兩,但是七百萬兩銀子放在他面前的時候,那剩下的三百萬兩,顯得已經不是那么重要了,更何況距離三年之期還有一年,他相信以凌云的本事,一年的時間,再次送上三百萬兩,也只是小事一樁。
凌云從來不會做虧本的買賣,他雖然派人送上了七百萬兩紋銀給乾熙帝,但怎么可能只單單送上而不提要求呢
為了自己的生意能夠打入別的省份,凌云開口向乾熙帝,討要了一道圣旨,還有一塊令牌,這兩樣東西主要是用于他生意擴散,如果秦永安將生意入駐到別的省份,遭到當地官員的惡意阻攔或是霸占的時候,只要拿出令牌來晃一晃,就能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當然,凌云是個懂規矩的人,他并不打算將自己的生意遍布全大乾,只是打入了與嶺南相鄰的兩個省份,也就是湖廣省以及福寧省。
再往前,就不敢再繼續了,因為以他的能力,做到這一步已經是極限了,而且在湖廣和福寧兩省的生意,并不像在嶺南那樣廣,只不過占據了一部分。
因為哪怕有乾熙帝撐腰,但如果不給別人活路,湖廣和福寧兩省當地的豪紳,便會對他的生意群起而攻之,哪怕是兩敗俱傷,也不會讓他安心發展,倒不如以和為貴,能賺點是一點,以后有機會在慢慢蠶食。
第二年的夏天,距離凌云的任期只有半年之久,凌云閑來無事,駕著馬車,逛了一遍整個南夷府,感受一下南夷府百姓的生活,一路走來,他發現如今的南夷府,已經沒有當初那種窘迫的狀況,心里甚是欣慰。
與此同時,他在心里感慨,不知道任期一到,乾熙帝是否會將他召回京城,或是將他調往別的地方,這些他都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