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前,你一走了之,信也不回,如果不是楊三牛等人告訴我,我甚至連你,是死是活都不清楚,你就這么狠心”
“這一次,仍打算如此”
子萱抬頭,平靜地看著他,在心里狠狠鄙視了他一陣,同時在想,如果自己真的不想讓他知道自己消息,又怎會允許楊三牛回信,而且楊三牛的信,除了稱呼不同,與自己的信并無差別,都寫著自己的生活情況。
再者,兩年前要離開,是因為郭懷義突然出現意外,身中劇毒,必須要她回去,所以這才不得不離開。
至于為何不給他寫信,這是因為郭懷義不喜歡,不希望她去找凌云,為了不讓郭懷義難過,這兩年來,她只能讓楊三牛等人,代為轉告自己的情況。
沒想到,眼前的人,竟然如此耿耿于懷。
感嘆道,這真是個書呆子。
明明平時那么聰明,然而在感情上,卻如同三歲小孩,小心翼翼,而又后知后覺。
再說近段時間,郭懷義身體已有好轉,自己正準備抽時間去見他,沒曾想,安南王卻在這時謀反,并控制了郭懷義及郭府,以此作為要挾,逼迫她帶領郭家軍加入反軍陣營。
安南王謀反,打亂了她的所有計劃。
郭懷義中毒后,郭家軍一直是她在管,因而安南王想要收服郭家軍,必須收服她,安南王知道,郭懷義及郭府就是她的軟肋,只要控制了郭懷義和郭府,郭家軍彈指可控。
事實果真如此,當安南王將郭懷義和郭府控制之后,以此作為要挾,以至于子萱不得不低頭,被迫同意加入叛軍陣營。
當然,她雖然仇恨乾熙帝,但也不好明著遭到,不然勢必會連累郭府。
為了保全郭府,她只能選擇臣服。
當然,她并非真心實意謀反,而是在審時度勢之后,假意臣服,然而這一切,在得知洛天依成為公主,并被迫前往大莽和親后,徹底改變了她的想法。
大乾的狗皇帝,不僅逼死了他母親,還迫害她姐姐,憤怒之下,她率軍攻下了湘南大部分的城池,如若不是安南王擔心她有異心,不肯將郭家軍的人給她,她絕不會停下攻打大乾城池的腳步。
奈何安南王軍力不足,雖能戰勝大乾派軍的大軍,但傷敵一千,自損八百,此后,兵力越發不足,安南王再也沒有繼續攻打其他城池的心思,只想著將安南、荊南、湘南三省之地囊括在手,與大乾分庭抗禮。
討論群五六三七四三六七五
只可惜,乾熙帝將凌云調了過來。
當荊南省被大乾完全收復時,子萱就已經明白,單靠安南王的能力,根本不足以扳倒大乾大軍隊,更不用說率兵打到京城,將那個人從皇位上踢下來。
至于她為何半夜偷襲,無非是李永昌在面前,喋喋不休,不停的說的一些失利的話,最主要是擔心李永昌因夏陽城失利,跑到安南王哪里告狀,進而遷怒道郭府。
情急之下,她在城門下下,以李永昌的名義突襲大乾的軍隊,這樣一來,不管輸贏,她都可以將這一次的責任,推到李永昌身上。
當然,來時她并不認為自己會敗。
在她看來,大乾軍隊的戰力并不如何,之所以能夠收復荊南,是因為荊南的百姓,以及守城的將士,在心里面還是向著大乾的,這才讓大錢的軍隊,能如此順利收復荊南。
令她萬萬沒想到,這支軍隊的統帥,竟然會是凌云。
見到凌云那一刻,對她而言,這場戰爭的輸贏,已經不重要了。
在心里,子萱一萬個也不想這里,如果可以,她愿意一直呆在凌云的身邊。
可這一次不行,她的舅舅,外祖母她的所有親人都在安南府,她要是要是不離開,后果將不堪設想。
“我真的要走了”
子萱說完,背過身去,說了句要走,卻沒有解釋為何要走。
她不想走,一萬個不想走,她在逞強,此刻多么希望,凌云能看出她的逞強,看出她內心的脆弱,強硬的將她留下
哪怕最后,她不得不走。
但至少,有人挽留,會讓她感到欣慰,感到心安。
子萱就是這么怪,明明可以說出來,讓凌云與她一起想辦法,與她一起分擔,可她非要一個人扛著,或許這些年的經歷,讓她早已經習慣,將什么都放在心里。
別人不問,她不曾主動開口。
哪怕問了,也不一定開口。
再說凌云好不容易見到她,怎么可能會輕而易舉的讓她離開,特別是剛才,李劍輝扳動弩箭的那一刻,整顆心,差點兒飛了出來。
戰場上,刀劍無眼。
塔讀
凌云寧愿自己受傷,也不愿她受到一丁點兒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