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登基大典,乾坤肅穆,哀思未盡。
乾熙帝新喪,舉國同悲,故今日之典,無鼓樂之歡,唯余鐘磬之哀。
百官肅立于金鑾殿前,錦繡華服難掩面上之哀色。
東方和與李承佑等忠臣,眼神堅定,心中卻滿是沉痛。
他們知,此日雖為登基之典,卻亦是對先皇之緬懷。
吉時至,太子身著龍袍,緩步入殿。
太子步伐雖穩,卻難掩心中之悲。
百官見狀,皆垂首肅立,無聲地表達著對先皇的敬意與哀思。
太子登上龍椅,環視四周,見百官肅穆,萬民靜默,心中涌起一股難以言表的情感。
他深吸一口氣,沉聲道:“朕今日承繼大統,然父皇新喪,心中悲痛難當。朕定當繼承父皇遺志,勤政愛民,以慰父皇在天之靈。”
百官聞言,皆低頭默哀,心中對新君充滿了敬意與期待。
隨后,登基大典開始。
無鼓樂之聲,唯余禮官莊重之聲,宣讀即位詔書。
詔書之中,既緬懷乾熙帝之功德,又闡述新君之治國理念。
百官聆聽之下,心中既有哀思,亦有對新君之期待。
太子接過玉璽,緊握于手,感受著那份沉甸甸的責任。
隨即,太子宣布改年號為“興和”,寓意國家興旺昌盛,百姓和諧安康。
此年號不僅彰顯新君的治國理念,亦是對先皇乾熙帝一生功業的繼承與發揚。
百官聞之,無不歡欣鼓舞,齊聲高呼:“陛下英明!年號興和,國家昌盛!”
太子見百官如此高興,心中亦感欣慰。
次日,金鑾殿上,百官肅立,靜待圣諭。
興和帝身著龍袍,神態威嚴,緩緩開口:“朕承天命,登基為帝,改元興和,此非朕一人之功,實乃百官輔佐、萬民擁戴之果。”
“今日,朕決定嘉獎百官,以彰其功。”
興和帝深知,此次登基及年號更改,離不開左丞相與百官的鼎力支持,尤其是左丞相東方和與戶部尚書李承佑,二人功不可沒。
于是,興和帝首先轉向東方和,微笑道:“東方丞相,你一直以來輔佐朕躬,處理朝政,功不可沒。今日,朕決定加封你為‘太傅’,賜金千兩,綢緞百匹,良田千頃,并賜你府邸一座,以彰顯你的功勛。”
東方和聞言,激動得熱淚盈眶,連忙上前,叩首道:“陛下隆恩,臣感激不盡。臣定當繼續輔佐陛下,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興和帝滿意地點了點頭,又轉向李承佑,道:“李尚書,你掌管戶部,為朕籌集糧草,調配物資,確保國家財政穩定。你的勤勉與才干,朕看在眼里,記在心上。今日,朕決定加封你為‘國公’,賜金五百兩,珠寶一箱,并賜你宅院一座,以表朕對你的嘉獎。”
李承佑聞聽此言,亦是激動不已,他上前一步,拱手道:“謝陛下隆恩,臣定當繼續恪盡職守,為陛下分憂,為國家盡忠。”
:<ahref="https://y"target="_blank">https://y</a>。手機版:<ahref="https://y"target="_blank">https://y</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