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消息一出,不知多少人松了一口氣。
而正如周明所推測的那樣,張三豐不管是贏是輸,元國都會有所動作。
如今他贏了,元國丟了臉面,自當報復。
宋國。
開封府。
宋皇哈哈大笑,將一封書信丟下,道:“明國這一次可是犯了眾怒,元皇傳書各國,邀請朕與金國,聯手攻打明國!”
下方眾位臣子聞言不禁面面相覷。
一位臣子道:“陛下之意,莫非是要同意元皇邀請,聯手攻打明國?”
宋皇道:“正是!”
“不可!萬萬不可!”
臣子中,一位黑臉大臣連聲高呼,正是開封府尹包拯。
包拯道:“陛下!元與金,遼,清等人皆為異族國度,為中原所不容,而我宋國則與明國同為中原國度,亦是持續了近百年之久的聯盟!
陛下萬萬不可背盟友而聯異族啊!”
“哼!盟友?!”
宋皇冷哼一聲,喝道:“他明國還當我們是盟友嗎?朕登基之時,所送國書,暗藏譏諷!”
這卻牽扯到一件舊事。
當初明宋兩國,共抗異族,互為盟友。但宋太祖趙匡胤卻中年而死,其弟繼位,都傳是陰謀所害。
關鍵是趙匡胤這一死,明國就只能和他弟弟聯盟進軍。
趙匡胤無論如何,的確是一位軍事大才。
而他弟弟趙匡義……高粱河車神之名,天下皆知。
這就導致諸多異族,本應該是兩國共抗,卻直接變成了明國主力,宋國拖后腿。
自那之后許多年,兩國都沒有奪回多少領土。
因此明太祖朱元璋怒罵趙匡義無用,趙匡義忍了多年,在朱棣奪位之后罵了回來。
朱棣也不是好惹的,直接反罵。
這就導致兩國雖然在軍事上依舊是同盟,但其他方面的關系卻是急劇惡化。
宋皇登基,明國自然是送來國書。其中咬文嚼字極其之巧妙,如果是往好了理解,自然是慶賀。
但若是往壞了理解,也能看出對方是在罵人。
在明國現在的小皇帝登基之時,宋皇也是以同樣的方式回應。
到了現在,這已經成了一筆爛賬,誰也分不清是誰的責任。
包拯道:“當初國書,實乃小人曲解,并非原意,陛下萬不可被其蒙蔽。況且明國與宋國從未交兵,若是宋國率先動手,違背盟約,必被天下人所唾罵。
而同異族聯盟,針對中原同族,更是天下人所不恥。
萬望陛下明鑒!”
“明鑒?出兵響應就是明鑒!”
宋皇冷哼一聲:“折辱之仇,朕必報!爾等常說,主辱臣死,今日朕要洗刷恥辱,爾等怎能反對?
哼!退朝!”
隨后兩天,諸多大臣不斷勸諫,宋皇卻始終堅持要對明國發兵,并且已經要調兵遣將了。
再次下朝后,眾大臣愁眉不展。
“皇上一意孤行,這下可怎么辦?”
“包大人,您平日最有辦法,給我們拿個主意吧?”
包拯思索片刻,目光逐漸堅定下來,道:“此戰萬萬不可開,更不可出兵攻打明國,既然皇上執迷不悟……那我們就只能請他們出面了!”
:<ahref="https://y"target="_blank">https://y</a>。手機版:<ahref="https://y"target="_blank">https://y</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