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時候,犯錯不是問題,責任該由誰承擔,才是問題!
朱無視已經點明了,眼下這件事情,必須要給各國,給天下人一個交代。
畢竟,所有人都知道,百損道人在當初是被明國抓捕關押起來的。
雖然他們不太可能會知道此人是被關押在天牢第九層,但知道這一點就夠了。
然而此時,百損道人卻死在了隋國。
這也就意味著,明國或許在很久以前,就已經失去了對于百損道人的控制。
那可是一個大宗師!
而且是一個對明國有仇恨的大宗師!
居然就這么跑掉了,都沒有人知道!
這種事情太嚴重了。
如果這位大宗師并沒有前往隋國并且死去,而是繼續留在明國進行報復呢?
那等到此事被發現的時候,恐怕明國的王侯將相,都要少幾個!
甚至就連皇帝,皇叔,乃至太后,都是有生命危險的!
如此大事,豈能沒有人擔責?
雖然這件事情嚴格說起來,其實是當初太祖建設天牢之時所制定的規則漏洞。
但就像朱無視剛才說的,能把此事怪罪到太祖頭上嗎?
不能!
只能在眼下找個人背鍋。
而自從東廠建立之后,就一直駐扎在天牢附近,甚至天牢上面的幾層,都是由東廠掌控。
既然如此,曹正淳自然也就是最好的背鍋俠了。
同樣的道理,還有之前張三豐百歲壽誕時發生的事情。
那次壽誕,是由朝廷和武當山聯合舉辦,結果卻發生了玄冥二老劫走張無忌的事情。
責任歸誰?
歸武當山?
那當然不可能。
自然就只能由作為朝廷特使的曹正淳背鍋了。
不過那件事情的最終結果,是張三豐和元國大宗師一戰并且取勝。
最終的結果是好的,因此曹正淳雖然背了鍋,但小懲大誡一番也就罷了。
這一次卻不一樣。
自己家關押的大宗師跑了,自己還不知道。
這可是十分丟臉的事情。
作為背鍋的人,這一次可是要付出實際代價的。
明皇想了想,的確是這個道理。
目光便逐漸冷厲起來。
曹正淳查言觀色的本領自不用說,剎那之間便已經察覺到了皇帝的眼神變化。
心漸漸沉了下去。
看來這一次,皇帝是要動真格的了。
果然,就聽皇帝厲聲道:“曹正淳,你玩忽職守,致使天牢重犯逃脫,罪不容誅,立即罷黜所有職務,但……念在你這么多年沒有功勞,也有苦勞的份上,就留你一條性命,貶為九品太監,留在宮中。”
曹正淳心里一松。
沒死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