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元國合作?
其實,早在多年前,成昆就想過這么做。
作為一個江湖小門派出身之人,師父死后,門派之中只剩他和師妹。
師妹死后,他就是徹徹底底的江湖散人,而且天賦不強,名聲不高。
在謝遜發瘋之后,更是連成昆這個名字都舍棄了。
所以他根本不知,明教在元明兩國,到底是一個什么存在。
表面上,明國對于明教的待遇十分之好,每年都有賞賜,看起來是十分的看重明教。
所以,成昆才想到要拉元國出手,消滅明教。
但他在元國混了幾年,稍微有點地位之后,才發現明教實際上是明國的眼中釘,肉中刺,恨不得立刻除之。
而作為敵人的元國,則希望明教能夠一直存在,才好膈應明國,同時牽制明國在西南方的力量。
也就是說,元國并不想要明教覆滅,明國才是真正這么想的。
他的計劃都還沒有開始,就直接破產。
成昆無奈,只好回到明國,想要借用明國朝廷的力量,消滅明教。
可惜這個時候,已經晚了。
先帝重病纏身,太子未立,諸皇子相互爭奪,曹正淳,朱無視,裴矩都已經登上了朝堂舞臺。
在這種情況之下,別說明教因為陽頂天失蹤而內亂,不斷衰敗,就算沒有發生這些事情,反而是蒸蒸日上,明國也根本扯不出精力去管。
成昆只得放棄。
這也是他為什么在滅絕師太前面三次游說少林的時候,都沒有相應計劃的原因。
因為他那個時候,先混元國,后混明國,滅絕三次前往少林,他都不在。
等他明悟一切,決定不靠這兩個國家,找尋其他辦法,因此回到少林思索謀劃的時候,滅絕師太因為三次游說被拒,對少林極其失望,再也沒有回來,轉而去游說其他門派。
直到多年之后的今年,方才再去少林。
“元國想要消滅明教?怎么突然改變了想法?”
成昆并沒有因為阿日斯蘭的出現有太多的激動。
他甚至懷疑這個阿日斯蘭到底是不是蒙古人。
于是在接下來的幾天,成昆時不時就會離開密道,搜集情報,首先確定了阿日斯蘭口中之事的真實,也確定了眼下,明教和六大門派,都還沒有想到他藏在光明頂。
思索一番后,成昆決定先去探一探虛實。
因為他眼下的計劃,大概需要這些蒙古人的相助。
按照他的計劃,要挑撥殷天正和楊逍之間的矛盾。
但是,在六大門派依舊圍堵光明頂的情況下,兩人之間就是有再大的矛盾,也只會被暫且壓制,不可能直接爆發。
如果這個時候,四周出現蒙古人的蹤跡,讓六大門派分出大量精力去搜尋,從而緩解明教所面對的壓力。
如此,他挑撥之后所產生的矛盾,才會直接爆發,而不是在危機之中壓制下來。
當然,若那些人根本不是蒙古人,那就另說。
夜晚,成昆離開了光明頂,來到西面無數山嶺之中,一個隱秘山洞內,十幾道人影胡亂的睡著。
他就這樣盯了大半夜。
早上,十幾人起床吃飯,他在看著。
中午,眾人或練功,或閑聊,他也看著。
到了晚上,成昆有點熬不住了。
畢竟年紀大了。
好在他已經確定,這些人的的確確是蒙古人,并非假扮。
中原人和蒙古人之間的差距,不僅僅是血脈所導致的體貌差距,還有中原和草原地貌所導致的皮膚差距,日常飲食習慣的區別,乃至更多的細節差距。
哪怕成昆,也是在元國實實在在的生活了一段時間,才能注意到這許多細節。
而山洞之中的這十幾人,全部都符合。
當然,也的確會有一些易容高手能夠做到在這一方面的完全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