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馬寺住持名為“元心”,乃是一名佛家散僧,有七品神道修為。
散僧的意思是,他并未加入佛家兩大仙宗任何之一。
這也是他能夠成為白馬寺住持的原因。
大魏儒釋道三家鼎立,可稱是勢力最為龐大的三門仙宗。
儒家有堯山書院千古一圣,是除開斬出天門的那位上代劍圣之外,唯二抵達了一品境界的大能者。
一千三百年前,便是儒圣出手,一紙盟誓書立下“江山半壁”,才讓大魏得以立國。
歷代大魏皇帝,即位之時,都需要前往堯山祭拜那一紙盟誓書,代代如此。
而道家如今是“天命道”獨大,只因如今的天命道主,便是本朝的女國師——“命圣”許負。
傳說她真正意義上的翻手為云覆手為雨,掌握著大魏上下五百年的國運走向。
一念之間,就是天翻地覆。
至于佛家,伽藍寺與度母教各稱正統,勢成水火,矛盾最為激烈。
白馬寺是皇天城下轄設立的半官方驛站,當然需要一個成分中立清白的人來擔任住持一職。
否則的話,很容易被滲透利用。
不過即使立場不偏不倚,讓一個七品散修來直面度母教圣女,想要直起腰桿,也是一件難事。
元心跪伏在地上,咽了口唾沫,如實道:
“是的……”
“就在公主駕臨之前半個時辰,鎮北王王妃攜世子前來拜訪,稱要拜訪公主。”
“我本以為是那世子胡說八道,便將他們安置在了寺內禪房中。”
“誰知……您竟真的來了。”
重重簾幕后面的人,赫然便是般若公主。
公主隨意地依靠在榻上,如瀑黑發傾泄蜿蜒,柔軟的白衫如蓮花花瓣綻放,華麗冰冷的瓔珞順著胸前弧度隆起又垂落,曼妙身姿展露無疑。
臂釧、腳環如枷鎖套在她纖細的胳膊和小腿上,但再耀眼奪目的寶珠首飾,在她面紗遮蓋的絕美面孔之前,也要黯然失色。
朦朧的細紗遮住了她上半張臉,叫人看不透她的眼睛。
然而僅僅是半張臉,也已然足夠傾倒眾生。
般若公主是稱號,因她曾是西域一黃沙古國金枝玉葉的嬌貴公主。
在傳說之中,古國受沙暴之災,赤地千里,每年枉死數千人,般若公主心生慈悲,發大宏愿,自挖雙目獻祭蒼天,令天道垂憐,降下甘霖。
古國化作綠洲,四方臣服,繁盛一時。
然而不知為何,沒過多久,這強大的古國便忽然在一夜之間又消失在黃沙里,變成了一個傳說。
般若公主被度母教接引為圣女,真正的名字,如今也鮮有人知了。
般若公主纖纖玉手支著腦袋,頗有興致地問道:
“聽起來,并非王妃找我,而是那個臭名昭著的鎮北王世子,那個不能修煉的……紈绔?”
“是。”
“他來找我做什么?”
“聽王妃的口吻,似乎是為了世子身上的毒,想請公主出手。”
元心汗如雨下,頭抵著地面,恨不得把自己埋進土里。
這天下誰不知道那顧芳塵作惡多端,最喜好美色。
他找般若公主,能有什么正經事情?
解毒多半就是借口。
便是他腦子里想一想,那也是對公主殿下的極大褻瀆,公主慈悲,平日里倒也罷了……
現在不僅是找上門來,居然還提前打探了公主的行蹤!
阿彌陀佛,他只希望血不會濺到自己身上了……
般若公主用手指點了點自己的額頭。
有趣。
她的行跡,便是眼天司都拿不到這份情報,更不要說是鎮北王府一個假世子。
這絕非湊巧可以解釋。
她輕啟朱唇,問道:
“現下那位世子在何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