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芳塵坐在廢墟之上,盤起一條腿,摸著自己的下巴,神色忽地一動。
曾經這游戲剛剛出來的時候,玩家就吐槽過這個世界過于殘酷,道德也非常低下,經常動不動就被坑死。
明面上好像這些都是修行者,但和“修仙”壓根不搭噶。
細數整個《塵中鏡》,絕對意義上的好人少之又少,絕大多數的修行者,都只不過是癲狂地追尋著自己所相信的“道”而已。
為此甚至不惜犧牲一切,偏執瘋狂,踽踽獨行。
但只是從玩家的角度看的話,理所當然便覺得,這是游戲制作組刻意為之,如果不是這樣設置的話,又怎么給出足夠多的boss。
從可玩性而言,肯定要一個足夠黑暗的世界觀,遍地都是怪,才能夠讓玩家盡情地戰斗爽。
可他現在已經知道了,這個世界實際上是真實的。
從已知的信息來看,他,或者他的一部分,就是那個倒霉當了炮灰的世子顧芳塵的“心頭血”與“神中魄”所化。
而后,或許是“衡常”道主,或許是另有其人,將他扔到了另外一個世界,又做出了《塵中鏡》這個游戲,讓他在其中推演出了那六種結局。
那么,也有一種可能性,就是那另外一個世界,才是假的。
他作為玩家顧芳塵的一生,才是被人制造出來的幻境。
在達成了需要的目的之后,他被人重新撈了回來,令顧芳塵重新完整……
在這個真實的世界里,幾乎所有的修行者,甚至包括滿口道義的堯山書院,就算一開始真的有君子,發展到后來,也和道德兩個字不沾邊了。
離開玩家思維后,顧芳塵忽然意識到,這其實是一件很嚴重,很奇怪的事情。
相當于說,基本上,那些高等級的修行者,十有八九都成了正常人眼里的瘋子。
甚至,其中不乏本來就尋求正道之人,從來沒有偏離自己的追求,但所作所為,卻和理念背道而馳。
倘若一兩個人如此,那么應該是人的問題。
可如果所有人幾乎都這樣,那么,這現象本身才是問題!
顧芳塵面色沉凝,想起了那句應白首留下的兩句遺言——
“天地如洪爐,陰陽為炭,人為銅,道為火。”
“有傳道如抱薪救火者,終引火自焚,錯,錯,錯……”
他當時看到這句話的時候,就察覺到了其中最不對勁的一點。
“道”,原本是修行者的終極目標,在這里,卻成了那燃燒爐子的火焰。
顧芳塵聯想到自己給顧于野用龍脈做的局,忽然之間便感覺到渾身一冷。
倘若傳道之人,也如顧于野一般,以為自己攫取了天命,實際上,抓住的卻是那反過來要了他命的假龍脈呢?
“道”是危險的火焰,而修行者卻以為自己能夠將其納為己用,將其當做救命稻草。
然而實際上,不過是引火自焚,將會招致災禍。
顧芳塵之前覺得,那天門之外,說不準真是個爐子,飛升是個謊言,實際上外邊有人等著。
一有人從爐子里跳出來,就一把抓住頃刻煉化。
但,如果根本就沒有那個假設呢?
倘若如此,應白首就不該這么寫。
這兩句話已經十分直白了,隨便就能聯想到這樣的可能性。
他不如直接寫“不要飛升、不要飛升、不要飛升”,來得簡單直接。
何必發出這樣的感嘆。
應白首這兩句話,與其說是警告,不如說是一種無奈。
他似乎感覺事情已經無法挽回了,所以才只能無奈地感嘆……
那么,就說明情況可能已經積重難返了,他也只能做到這個程度,卻挽回不了局勢。
顧芳塵深吸一口氣,感覺自己似乎想通了。
如果修行者的“道”從一開始就是錯的,那么所有已經踏上修行道路的人,都是“抱薪救火者”。
在這種情況下,確實不知道該怎么救……
除了一個人。
也就是顧芳塵自己。
他身上的修為,理論上目前沒有半點是自己修來的。
因為玩家思維的影響,他一路都是坐火箭似的跳級過來。
神魂修為是靠的“經驗書”和“蘊神瓶”,武道修為是靠“煉魔法”煉制傀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