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致如今“一品”寥寥無幾的現狀。
畢竟,李戡在面對寧采庸的時候,也曾說過,“你并非大世殘存下來的得道者”。
意思也就是,當初“洪爐大世”,估計發生了修士之間的內亂,導致只有一部分人得以幸存,李戡就是其中之一。
不過,李戡說的話,也不可盡信。
他自己都被關在這古墓里面那么多年,對于外界情況的了解,估計還不如顧芳塵。
“但大致的情況,應該是差不了多少的。”
顧芳塵從這幾句話,還有這古墓里面的線索,基本上就能夠分析得七七八八了。
畢竟他雖然不了解“洪爐大世”,但卻了解《塵中鏡》啊。
顧芳塵沉吟片刻,在心里復盤總結了一下:
“簡單來說,如今的情況,很可能是三批人在斗法。”
“第一批人,認為‘道’是‘蠅蟲’,應該是想要停止其繼續擴張,‘天門山’的遺言,講的應當也是同樣一件事。”
“‘衡常道主’、應白首,以及寧采庸,就是這一批人的代表。”
“第二批人,想要追求更進一步的力量,所以支持‘道’的擴張,覺得這是好事。”
“‘揭’道,還有未曾現身的,如同李戡這樣的上古幸存者,則是這一部分人。”
“第三批人,或者可能壓根不是人,應當就是產生了意識的‘道’。”
“這一批人,暫時不知道究竟有誰,但一定存在,否則‘衡常道主’這些人,不會選擇隱匿自己的力量,仿佛處處都有掣肘,說明他們應該在躲避著什么。”
“這就是我所熟悉的劇情之外,并沒有交代的部分信息……”
顧芳塵復盤完畢,仰頭看著那灑下天光的劍痕形成的一線天,心中有豁然開朗,也有悵然若失。
對于他而言,這就算是解開了游戲當中一個巨大的謎團。
但與此同時,還有一個最大的問題沒有解決。
那就是,“顧芳塵”到底是誰?
寧采庸臨走之時,曾說“那老家伙選擇了你”,又說“衡常道主”可以信任。
雖然不確定兩者是不是一個,但可以確定,“衡常道主”因為論道產生的后代,應該就是他了。
“他應該是想要利用我,讓我從游戲當中獲悉這些信息,來達成遏制‘道’的目的。”
顧芳塵皺了皺眉:
“從他的表現來看,我的行為,他都是認可的。”
“也就是說,我在掙脫‘顧芳塵’這個身份的困境時,就已經完成了他想要做的事情。”
顧芳塵思索片刻,眾所周知,排除一切不可能之后,剩下的答案就是唯一的可能性。
他想到了自己還沒有用上的一條線索。
昏迷之前,他還聽到了一句朗朗的讀書聲。
“道可得而學邪?昔有傳道者九,其名曰副墨,洛誦,瞻明,聶許,需役,於謳,玄冥,參寥,疑始……”
“道”既然是寄生蟲,就意味著,一定會有宿主!
這些宿主,也就是所謂的“傳道者”。
這九個名字,就是“傳道者”的名字。
顧芳塵瞇起眼睛,從中摘出了他熟悉的幾個:
“聶許、玄冥、參寥……”
老丁最大的仇人,青蠻的大天薩摩訶無量,進入中原時的化名,便叫做“聶許”。
“窳敗公”的真名,叫做玄冥。
而國師大人的指定住所,便是那皇天城中通天徹地的“參寥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