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若璉,崇禎元年的武進士,是為數不多殉國的錦衣衛。
在得知崇禎上吊自殺之后,遠在家中的李若璉自殺殉國。
即是武狀元、又是殉國的忠臣,這人要是不重用的話,簡直就是天理不容啊!
而且他已經是錦衣衛指揮同知了,再進一步就是錦衣衛指揮使了,剛好以后可以用來替代駱養性。
沒辦法,駱養性在歷史中有叛國投敵的記載,即便這種事情還沒發生,朱慈烺也始終不太放心。
等再給李若璉搞點功勞,就可以讓他坐上錦衣衛指揮使的位子了。
至于駱養性該怎么處置。
那以后再說吧!
反正目前為止,還不到處置他的時候。
駱養性這會兒還不知道自己將要面臨什么,所以面對朱慈烺的詢問,他趕忙回道:
“回太子殿下,錦衣衛中確實有這個人,時任錦衣衛指揮同知,之前因公務外出,昨天下午剛回來。”
朱慈烺點了點頭。
“去把李若璉、薛國觀都給本宮找來。”
“至于謠言的事情,暫時不用管了,抓來的那些人也都放了。”
“之后再聽到這類的謠言,就當什么也沒聽到,本宮自有辦法解決!”
駱養性心中一陣疑惑,既不知道朱慈烺為什么要找李若璉和薛國觀,也不知道朱慈烺要怎么解決謠言的事情。
但疑惑歸疑惑,他還是趕忙拱手道:
“臣遵命!”
隨后便離開了。
等駱養性離開之后,朱慈烺隨手扯過一張宣紙,然后拿起毛筆,在宣紙最上面的地方寫下了四個大字:
大明日報!
沒錯,他要創建屬于他的大明日報了!
東林黨之所以敢這么做,無非就是仗著他們勢大,可以輕松控制基層的言論。
一旦東林黨和皇帝的意見不符,東林黨都可以采取這種方法來散播謠言,以此控制基層的言論和思想。
最終導致皇帝誤以為這真的就是基層百姓們的心中所想,不得不妥協。
再加上東林黨肆意抹黑,基層百姓就會因此怨恨朝廷、怨恨皇帝。
久而久之,人們就不會在信任皇帝信任朝廷,這天下也就更加糜爛了
如果是別的什么皇帝,可能還真拿他沒什么辦法。
但作為一個來自二十世紀的五好青年,朱慈烺表示這招對他真沒啥用。
而且還給了掌握言論的機會!
畢竟說到底,在沒有電話、手機的年代,沒有什么比報紙更加適合掌控言論的了。
報紙這玩意兒其實古代早就有了,不過古代不叫報紙,而叫邸報。
邸報始于唐朝,盛行于宋朝,但到了元朝之后開始衰落,畢竟蒙古人不怎么看重這個東西。
之后到了明朝,邸報再次興盛。
不過邸報主要在官僚階級發行,屬于是官方報紙,普通百姓壓根就接觸不到。
民間也有類似于報紙的東西,名為京報。
京報是一種民間報紙,通常由京師的商人出資定期印刷出版,公開銷售于民間,主要以營利為目的。
但這類報紙所記載的信息過于稀少,再加上偶爾會觸犯朝廷的威嚴,所以一旦出事兒就會被查封。
再加上售價昂貴,普通百姓也消費不起,只在富人之間流行,所以最終也沒有形成什么規模。
不過沒關系,因為大明日報馬上就要來了!
沒過多久,李若璉和薛國觀一前一后來到了朱慈烺面前。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