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過神來,朱慈烺繼續說道:
“既然諸位都沒有什么意見,那么就按照上面的方法執行吧。”
“除此之外,將這本救災手冊進行大量刊印,分發到全國各處,各地的救災工作都需按照上面的進行。”
“以后的救災也需要如此。”
文武百官聽到這話,自然也沒什么意見,紛紛拱手道:
“臣遵旨!”
早朝結束后,朱慈烺并沒有著急回去東宮,而是來到了坤寧宮,打算見見崇禎。
畢竟發生了這么大的事情,不跟崇禎打個招呼有點說不過去。
而且他打算給后宮找點事做。
等崇禎仔細查看完朱慈烺帶來的關于大明各地天災人禍的奏折后,他的眉頭頓時就皺了起來。
崇禎雖然知道大明近年來一直災禍不斷,卻未曾料到受災的民眾數量竟如此龐大。
更沒有想到眼下竟有二十萬災民正向京城涌來。
片刻之后,崇禎放下奏折,看向朱慈烺問道:
“你準備如何應對這些事情?”
朱慈烺則是淡定的回答道:
“還能怎么辦?災民們為了一口吃食,千里迢迢來到京城,肯定不能置之不理。”
“所以,兒臣已經在城外搭建了一些臨時住所,并讓戶部準備了足夠的糧食用于賑災。”
“總而言之,無論災民來多少,兒臣都要確保他們不會餓死。”
崇禎聞言點了點頭,但隨即又擔憂地問道:
“可是京城的糧食夠嗎?發生了這么大的災禍,今年的夏糧都未必能收上來。”
“若是到時候夏糧收不上來,導致京城糧食告急怎么辦?”
崇禎身為一國之君,當然關心百姓的生死,但比起百姓來,但他更看重的卻是京城的安穩。
與京城的安穩相比,那些百姓在他心中其實也沒那么重要
當然,這并不怪崇禎,自古以來帝王都是如此。
朱慈烺見崇禎面露憂色,這才想起自己忘了把之前和鄭成功商議過的事情告訴崇禎。
隨即朱慈烺這才說道:
“糧食問題父皇不用擔心,兒臣已經與鄭家談妥了,從現在開始,鄭家的商隊會幫助大明從海外購買糧食。”
“并且鄭家承諾,糧食買來多少錢,運到大明還是多少錢,其中的人力物力以及損耗都由鄭家一力承擔。”
“初步估算,這些糧食三個月之后就可以運到大明,到時候就算夏糧收不上來,也不會造成糧食危機。”
崇禎聞言這才松了口氣。
在他看來,只要京城不亂,那大明就不會亂。
同時,他也暗自慶幸朱慈烺當初和鄭家聯姻確實是一個極為正確的決定。
要不然,糧食的問題恐怕沒有這么容易解決。
而且,鄭家這次明顯是在做賠本的買賣,畢竟從海外運送糧食到大明來,一路上需要的消耗和補給以及人力都是天文數字。
但鄭家偏偏就一力承擔了。
很明顯,這都是看在鄭小妹的份上。
想到這里,崇禎繼續說道:
“鄭家如此忠心,你也莫要虧待他們,是不是應該再給他們一些賞賜?”
朱慈烺聞言心中好笑,道:
“放心吧,父王,兒臣知道該怎么做。”
“兒臣已經封了鄭芝龍的幾個兒子為四品游擊將軍,以此作為對鄭家的回報。”
“因為鄭芝龍有七個兒子,所以兒臣總共封了七個游擊將軍。”
崇禎聽到這話,一時間也覺得有些好笑。
不知道是笑鄭芝龍居然有七個兒子,還是再笑朱慈烺一下子封了七個游擊將軍。
就在這時,朱慈烺又好似想到了什么,繼續說道:
“除此之外,兒臣打算等到鄭芝龍徹底消滅建奴的水師之后,給他封侯!”
崇禎想了想,最終還是點了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