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另一邊。
朱慈烺此次并沒有著急返回京城,因為他知道自己要是提前回到京城的話,必將面臨文武百官們的抗議和諫言。
為了避免發生這種事情,他打算和崇禎一起回京。
這樣即便回了京城,也能把崇禎推到前面背鍋。
畢竟崇禎現在可是大明第一背鍋俠!
雖說他人不在京城,但京城內的一舉一動卻盡在他的掌握之中。
這得益于他每日都會收到錦衣衛傳來的詳細情報,通過這些情報,他始終掌握著一切。
根據錦衣衛的密報,京城那邊的災民數量已經遠遠超過了二十萬之眾,甚至有可能已經接近三十萬了。
這一數字遠遠超出了朱慈烺最初的預計。
不過朱慈烺并沒有太過于在意,因為在他看來,人多并非僅僅是負擔,同樣存在著許多好處。
畢竟回到京城之后還要組建新的大明稅務軍,到時候現有軍隊肯定不夠用。
剛好從這些難民當中挑選出一些身強體壯的人出來,然后充當軍隊。
此外,他原本計劃種植一萬畝番薯和土豆,如今鑒于災民數量的增多,便果斷決定將種植面積擴大十倍,也就是十萬畝!
反正之前抄家得來的土地太多了,剛好拿來多種點番薯和土豆。
這樣一來,不僅能夠為眾多災民提供一份工作和生活保障,還能讓他們有事可做,不至于無所事事,進而引發社會動蕩。
更重要的是三個月后這些番薯和土豆就會成熟了,到時候足以養活數百萬人!
當然,即便是如此,也消耗不了如此多的災民,但朱慈烺還有別的計劃!
那便是在京城附近建造兩座規模宏大的城市,這兩座城市預計能夠容納二十萬到三十萬人左右。
城市的主要建筑將采用水泥建造,以確保其堅固耐用,而內部的房屋亦將按照統一的標準進行建造。
等建成之后,一部分用來安置無家可歸的百姓,一部分用來安置京營、關寧鐵騎、白桿兵的家人。
至于剩下的,則全部拿來售賣或者出租,到時候又是一筆可觀的收入。
在朱慈烺的眼中,這世間到處都潛藏著賺錢的機會,只要善于發現和把握,便能夠為大明創造更多的財富和價值。
除了這些事情之外,最近的幾天里,朱慈烺還在思考著另外一件事情,那就是該給朝廷里的文武百官們漲工資了!
眾所周知,大明官員的俸祿是所有朝代中最低的。
低到什么程度呢?
正一品,月俸87石,折合成白銀大概350兩銀子。
從一品,月俸72石,折合成白銀大概210兩銀子。
正二品,月俸61石,折合成白銀大概180兩銀子。
從八品,月俸6石,折合成白銀大概18兩銀子。
正九品,月俸5.5石,折合成白銀大概16兩銀子。
從九品,月俸5石,折合成白銀大概15兩銀子。
看起來似乎也不少對吧?
但是別忘了,明朝給官員發工資發的可不只是祿米和銀子。
而是祿米、銀子、銅錢、實物、大明寶鈔這幾樣組合起來發放的。
祿米、銀子、銅錢這些東西都不說了,但后面這兩樣東西,有時候簡直跟廢品沒什么區別。
基本上都是國庫里有什么,就給大臣們發什么,也不管這些東西值不值錢。
比如說某樣東西市面上也就值十文錢,但是朝廷偏要按一百文的價值發給官員,官員又能有什么辦法?
特別是最后的大明寶鈔,到了明末這個時候,一貫大明寶鈔只能兌換50文銅錢左右甚至更少,簡直跟廢紙沒什么區別。
可發給文武百官的時候,朝廷肯定不會按照一貫大明寶鈔50文銅錢的比例發放,這就導致官員們真正拿到手的工資更低了。
再加上明末通貨膨脹,各種的物價都上漲了數倍,明末的大多數官員早已經是窮困潦倒了。
要不是朱慈烺之前抄家抄了那么多銀子,恐怕朝廷現在還欠著官員們半年多的俸祿呢!
再加上之后還要改革鹽稅、茶稅、礦稅、市舶稅、通過稅和營業稅等等其他商稅,這些政策無一例外都需要官員們的支持才能實施下去。
所以朱慈烺決定給大明朝所有的官員漲一次工資!
畢竟收了這么多的稅,怎么著也不能朝廷自己獨吞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