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帳之內,氣氛熱烈得如同燃燒的烈火。
眾人正你一言我一語地討論著當下到底該如何是好。
突然就在這時,人群中一位將領猛地站起身來,滿臉漲得通紅,大聲喊道:
“大人,陛下都如此英勇無畏,我們怎能龜縮在這城中坐以待斃?眼睜睜看著陛下在外與建奴浴血廝殺?”
“依我看,不如主動出擊,突襲建奴的陣營,然后與陛下的軍隊會合,里應外合,殺他們個片甲不留!”
他的話音剛落,立刻有人高聲附和:
“對!”
“我們不能當縮頭烏龜,大不了拼上這條命,也要為陛下、為大明盡忠!”
一時間,眾人紛紛響應,情緒激昂,士氣空前高漲。
祖大壽看著眼前群情激奮的眾人,心中滿是欣慰,他微微點頭,隨后又神色凝重地說道:
“諸位,你們恐怕還不知道,就在剛剛,建奴不知道從哪里帶來了三萬大明百姓。”
“但這些百姓根本不是用來做后勤補給、或者修筑防御工事的。”
“依本大人看,皇太極這是想用這三萬百姓當作擋箭牌,逼迫陛下就范。”
“一旦皇太極真的驅使這些百姓打頭陣,陛下出于仁慈和對百姓的愛護,肯定不敢輕易發動攻擊。”
“如此一來,我軍可就陷入兩難的困境了。”
眾人聽到這話,一時間被震驚的都說不出話來了,似乎沒有想到皇太極居然會想到如此狠辣的主意!
一位脾氣火爆的將領頓時氣的怒目圓睜,猛地一拍桌子大罵道:
“該死的建奴,竟然如此卑鄙無恥!皇太極,你這個老賊,怎會如此狠毒?”
“建奴果然沒一個好東西!”
“我恨不得食其肉、寢其皮!”
其他將領也紛紛義憤填膺,破口大罵,情緒激動得甚至連皇太極的十八代祖宗都一并罵了個遍,以泄心頭之恨。
祖大壽見狀,連忙抬手示意眾人安靜,隨后神色嚴肅的說道:
“皇帝陛下御駕親征,既是為了收復遼東失地,保衛大明江山,也是為了救我們這些被困在此地的將士!”
“事到如今,我們唯有以死相報,方能不負陛下的信任與恩情!”
眾將聽后,紛紛抱拳行禮,齊聲說道:
“大人,你就下命令吧!你說怎么辦,我們就怎么辦!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祖大壽滿意地點點頭,隨后目光堅定地沉聲道:
“既然如此,本大人也就不再廢話了!你們等會回去之后,立刻整備軍隊。“
“各自從軍中挑選出敢死之士,組成一支騎兵沖鋒隊伍,隨時等待本大人的命令。”
“一旦時機成熟,我們便立刻發動突襲。”
“若是此戰能夠成功,你我皆是大明的功臣,名垂青史都不在話下!”
“但若不幸失敗,那你我便血灑疆場,長眠于此,也算是為大明盡了最后一份力。”
眾將聽后,齊聲大笑。
“理當如此!愿為大明死而后已!”
雖然在原本的歷史中,這些將士最終沒能抵擋住建奴的進攻,而選擇了投降。
但并不能因此就片面地認為他們都是貪生怕死的叛徒。
畢竟在這場戰爭剛開始的時候,他們可是為大明堅守了整整兩年之久!
最終也是在彈盡糧絕,且毫無后援的絕境之下,他們才被迫選擇了投降!
倘若崇禎沒有御駕親征,那么在彈盡糧絕的那一刻,他們或許還是會選擇投降。
但如今,這種事情永遠都不會再發生了
因為伴隨著崇禎御駕親征,他們深知此刻自己已沒有了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