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之前的情況和現在的情況不同,因為這些百姓是真的大明百姓,而且還是被建奴從大明劫掠過去的無辜百姓,怎么能把他們全殺了呢?
就算他們被建奴當做了肉盾,那也不是他們的錯,而是建奴的錯!
不過要是崇禎和朱慈烺不在這里,這里完全由他自己做主的話,那么洪承疇在一番猶豫之后,最終還是會下達直接炮擊的命令!
因為他知道和這三萬大明百姓比起來,大明將士的性命更加重要!
但現在,崇禎和朱慈烺都在這里,自然輪不到洪承疇來做主了。
當然,作為大明的忠臣良將,這個時候洪承疇其實也可以主動站出來承擔責任,然后‘代替’崇禎下令。
不顧這三萬百姓的死活按照原本的計劃繼續進行。
但他不敢這么做!
因為他要是真的這么做了,等到這場戰斗結束之后,等待他的最輕的處罰也是罷官奪職!
再嚴重一些,斬首示眾、滅個九族都有可能。
所以此時此刻,洪承疇連一句話也不敢說。
但他又知道眼下的情況必須要盡快做出決斷,不然等到對面的建奴大軍真的過來的話,那什么都晚了。
至于其他人,心中想的其實也都跟洪承疇差不多。
雖然心中都暗自著急,卻沒有一個人敢站出來說話。
唯恐一個不小心,就被崇禎給當成了替罪羊!
而就在這個時候,朱慈烺突然冷著臉,直接扯過一旁士兵手中的千里鏡,然后來到了城墻的一角。
打開千里鏡望去,只見此時已經依稀可以看到建奴大軍模糊的身影了。
雖然還看不太清楚,但已經大概可以看到建奴大軍的前方密密麻麻的都是一些衣衫襤褸之人。
而且這些人的打扮,根本不可能是建奴!
這一刻,朱慈烺的心里都在發寒!
果然!
他還是把戰爭想的太簡單了!
原以為自己擁有燧發槍和熱氣球,就等于擁有了現代軍隊一般的實力,面對建奴大軍完全可以直接橫推過去。
但他萬萬沒有想到,建奴居然用這樣的方法來對付他們。
現在擺在他面前的有兩條路。
第一條路,是不顧這些百姓直接下令開炮,按照原計劃執行,但這樣可能會害死這三萬百姓,他自己也會成為罪人!
第二條路,那就是放棄使用火炮和燧發槍,等到建奴逼近之時,繞過百姓和建奴進行面對面的拼殺。
可要是這樣做的話,那么明軍肯定會損失慘重!
甚至一個不小心,輸掉這場戰爭也不是不可能!
要知道關于這場戰爭,朱慈烺投入的兵力和財力已經到了無法想象的地步。
首先,在建奴后方,他投入了十五萬的大明水師和一萬關寧鐵騎。
然后在遼東又投入了差不多六萬兵馬,加上遼東原本的守軍和九邊的援軍,總共大概二十三萬的兵馬。
如果再加上阿布奈的三萬蒙古大軍和秦良玉的三萬邊軍,那等于說是這場戰爭,他投入的總兵力超過了四十五萬!
這還不算后勤,如果加上這些人的話,這場戰爭總兵力絕對超過了七十萬!
按照古人喜歡夸大的習慣來說,號稱百萬兵馬也不為過!
而這些軍隊每天消耗的糧草和銀子,更是夸張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
光是糧草,每天都得消耗掉兩百多萬斤!
銀子更是無數!
可以這么說,在明朝的歷史上,從未有過如此規模龐大的對外戰爭!
如此耗費心血的一場戰爭,他無論如何都不能輸!
因為要是輸了的話,那大明可就真的完了!
想到這里,朱慈烺的神情頓時冷了下來,他已然做好了最壞的決定!
隨即,他直接將手中的千里鏡扔給一旁的士兵,直接折返了回去。
而等他折返回去的時候,這些文臣武將們已經開始討論了起來。
不過他們卻分成了兩派。
一派認為現在應該立刻分兵,派一支精銳騎兵繞到建奴后方進行突襲,或許可以解決當下的危機。
一派則認為應該以百姓的性命為重,放棄使用大炮和燧發槍,直接和建奴拼殺。
總而言之,說的都是大道理,卻沒有人敢提最直接的方法!
崇禎皺著眉頭聽著眾人的討論,一時間也不知道該如何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