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作為此戰的首功之人,祖大壽憑借著出色的指揮和勇猛無畏的作戰,自然而然地被封為侯爵。
他的弟弟祖大弼,因為在戰事中同樣表現不俗,也被封為伯爵。
祖大弼雖在歷史上沒有祖大壽那般聲名遠揚,但實際上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猛將。
他以驍勇善戰著稱,作戰時喜歡發瘋般呼喊,因此人送外號‘祖二瘋子’。
祖大弼一生可謂是征戰不斷,崇禎年間,明朝內部流寇四起,局勢動蕩不安。
祖大弼在洪承疇的帶領下,憑借著在戰場上一刀一槍的奮力拼殺,為朝廷立下汗馬功勞。
基本上每一場戰斗都身先士卒,沖鋒在前,為平定內亂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后來,他又隨兄長祖大壽抵抗建奴。
在與建奴的戰斗中,祖大弼表現得極為勇猛,多次單槍匹馬與敵人搏斗。
面對兇悍的建奴,他毫無懼色,憑借著高強的武藝和過人的膽識,一次次在戰場上突出重圍,令敵人聞風喪膽。
此次,他跟著祖大壽突襲建奴的十萬大軍,同樣立下了汗馬功勞,并且是為數不多活下來的將領。
在那場驚心動魄的突襲戰中,祖大弼一馬當先,帶領著士兵們如猛虎般沖進敵陣,殺得建奴措手不及。
當然,但凡之前跟隨祖大壽突襲建奴大軍且活下來的將領,基本上都連升三級以上,賞銀最少也有一千兩。
這些豐厚的獎賞,既是對他們戰功的肯定,也是朝廷對他們的褒獎。
至于那些戰死的將領,同樣也得到了最高規格的撫恤,而且對于他們的獎賞遠比活下來的將領還要高得多。
光是子爵和男爵就封了十來位,由其后代繼承。
不過,這些爵位并非世襲罔替。
就像朱慈烺之前想好的那樣,如果想要世襲爵位,那么他們必須要用軍功來換。
這一舉措,既體現了朝廷對功臣的敬重,也激勵著他們的后代子孫繼續為國家效力。
此外,之前派往義州城的數名大明夜不收,在危難之際挺身而出,一個個也都立下了汗馬功勞。
按照之前的承諾,他們不僅連升三級,其中幾位更是被封為子爵和男爵,以彰其功績。
鄭成功在此次戰斗中也憑借出色的表現,獲封了子爵。
而張世澤身為未來的英國公,普通爵位對他而言意義并沒有什么意義,所以爵位什么的就不用封了。
不過朱慈烺還是給他加了一個昭武將軍的虛職。
如此一來既能肯定他的貢獻,也能讓他在軍中繼續歷練,積累更多的經驗。
另外還有諸多在作戰中表現突出的將士,也都論功行賞,被追封為子爵或男爵。
粗略估算一下,遼東這場大戰之后,至少要封四個侯爵、七八個伯爵以及三十來個子爵和男爵。
此外,各種官職封賞更是不計其數。
或許有人會覺得這次的封賞有些太過了,但朱慈烺并不這么認為。
因為只有他知道,松錦之戰是關乎明朝生死存亡的重要戰役,所以這些封賞一點也不為過。
過了一會兒,朱慈烺處理事務有些累了,揉了揉發酸的手腕,便打算出去走走,放松一下緊繃的神經。
不多時,朱慈烺來到了城墻上。
城墻上的風帶著一絲清爽,瞬間讓人覺得神清氣爽。
朱慈烺先是深深地吸了一口氣,隨后又伸了個大大的懶腰。
這一瞬間,仿佛所有的疲憊都隨著這個動作被拋到了九霄云外。
就在這時,一陣急促的腳步聲打破了這份寧靜。
朱慈烺睜開眼睛轉頭望去,就看到李若璉正匆匆趕來。
李若璉的腳步急切,仿佛有什么十萬火急的事情。
可奇怪的是他的臉上卻滿是興奮之色,就好像有天大的喜事一般。
緊接著,李若璉來到朱慈烺面前,立刻單膝跪地,聲音因為激動而微微發顫:
“太子殿下,臣有要事啟奏。”
朱慈烺見李若璉這般興奮的模樣,心中不禁充滿了好奇,隨即道:
“起來回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