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著城墻下傳來的嚎叫聲,朱慈烺只覺得今天的心情更加舒暢了。
與此同時,蒙古草原,經過了幾天的趕路,吳三桂和楊國柱一行人終于抵達了塔營子。
這一路,他們僅遭遇了少量零散的建奴,而且這些建奴戰斗力極差,基本上一個照面就被絞殺干凈了。
而大部分建奴早已撤離蒙古,趕回了盛京。
不過這其實也在他們的意料之中,畢竟按照計劃,祖大壽這會兒應該也快抵達長寧堡了。
但建奴并不知道祖大壽的目標是長寧堡,所以在他們看來,祖大壽的目標應該是盛京才對。
毫無疑問,皇太極一定會調集所有兵力回援盛京,這才導致了他們一路上都沒有遇到大批建奴。
而且因為沿途都要留下部分士兵守城,所以等他們來到塔營子的時候,身邊只有不到兩萬的兵力了。
塔營子位于蒙古草原,規模著實不大。
城墻看起來十分矮小,是用土坯和石塊簡單堆砌而成,差不多有個三四米高的樣子,仿佛在這廣袤的草原上掀不起一絲波瀾。
然而,它卻有著舉足輕重的戰略意義,是阻止建奴借道蒙古進攻大明的關鍵所在。
踏入塔營子城內,便能感受到一股獨特而質樸的氣息,這里的建筑風格是多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的模樣。
沿著狹窄且略顯崎嶇的街道前行,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眾多蒙古風格的帳篷。
這些帳篷大多由厚實的毛氈搭建而成,呈圓形,頂部微微隆起,如同一個個倒扣在草原上的大碗。
再往城內走,便能看到一些漢人風格的土木建筑。
這些房屋大多為單層結構,屋頂呈人字形,由瓦片覆蓋,雨水可以順著瓦片順利流下。
房屋的墻壁是用土坯混合著稻草砌成,雖然質樸,但卻十分堅固。
而在城市的一角,還有一些女真人風格的建筑。這些建筑以木材為主要材料,墻壁由原木緊密排列而成,縫隙處用苔蘚或泥巴填充,以保證保暖性。
總而言之,這是一座由多民族組成的城池!
當看到浩浩蕩蕩的明軍突然到來時,城內的蒙古人、漢人以及女真人瞬間亂作一團。
女人們驚慌地抱緊孩子,躲在屋內,透過窗戶縫隙驚恐地張望著。
男人們則手持農具,站在門口,滿臉警惕與不安。
不過好在最終雙方還是沒有爆發沖突,簡單的說明了來意之后,這里的人們很自然的就接受了塔營子易主的事實。
究其原因也很簡單,這里之前是蒙古的地盤,但是蒙古保護不了他們,然后這里又成了建奴的地盤。
可建奴也從未善待過他們,只知道一味的索取和掠奪。
所以在這里的百姓看來,換個統治者其實也不算是什么壞事
于是,接下來楊國柱和吳三桂有條不紊地安排士兵為這些百姓們逐一登記造冊,直接收編為大明百姓。
事實上,在這一路的行軍過程中,他們已經多次做過這樣的事情,沿途遇到的所有百姓都會統一登記造冊。
如今收編的百姓數量已經多達三萬多人。
從今往后,這些人都將成為大明的子民,接受大明的庇護!
站在塔營子那矮小的城墻上,吳三桂望著城內熙熙攘攘忙碌的百姓和士兵,臉上露出一絲苦笑,不由得沖著一旁的楊國柱感慨道:
“楊總兵,看來接下來我們可有的忙了。”
楊國柱笑著附和道:
“是啊!不過咱們既然肩負重任,就不能辜負陛下和太子的期望!”
和其他民族不一樣,當漢人占領某一處領地時,一定會修建城池,建立相應的防御體系,而現在他們要做的就是這種事情。
隨即,兩人一邊讓士兵們好好休息,一邊著手準備開始修補塔營子。
他們要在原本的基礎上修建一座新的城池,以增強塔營子的防御能力。
想要在蒙古草原上修建一座城池從來都不是一件容易得事兒,但他們卻必須這么做!
因為只要這座城建成了,那就好比一把插在蒙古和遼東的利刃,隨時都可以給予建奴和蒙古致命一擊!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