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銀子這玩意兒只要裝上船就能運走,但是百姓遷移需要做很多準備事宜,不是說走就能走的。
不過也沒關系,畢竟戶部不是擺設,他們知道該怎么做,自然會安排好這一切的。
拿到銀子之后,朱慈烺也沒猶豫,隨即開始了戰后的賞賜。
就這樣,大批的銀子被發放到士兵和將領手里,那些需要駐守回不來的士兵也不用擔心,他們的賞賜也會由專門的隊伍親自護送過去。
總之就是要確保每一筆銀子都能準確無誤的發到士兵手里。
畢竟現在崇禎和朱慈烺還在錦州,所以沒有任何人敢打這些銀子的主意。
因為要是這個時候伸了不該伸的手、拿了不該拿的銀子,而這件事情又恰好被皇帝和太子知道,那么這個人也基本上算是活到頭了。
那些武將們雖然平日里喜歡克扣士兵的軍餉,但到了這個時候沒有一個人敢伸手,唯恐一個不小心就人頭落地。
再說了,他們自身也有賞賜,而且他們的賞賜比普通的士兵要高十幾倍,甚至還會升官,實在沒必要為了這點銀子去冒險。
就這樣,按照之前計劃好的,幾百萬的銀子就這么被分發下去了。
加上戰死士兵的撫恤,總數大概有九百五十萬兩。
比之前計劃的還要多出五十萬兩。
不過在這場大勝面前,這點銀子根本不值一提,朱慈烺也根本不在乎。
而光是發完這筆銀子,就用了整整五天的時間!
除此之外,建奴賠償的金銀珠寶,朱慈烺也沒打算帶回京師,而是將大部分都分發給了遼東的將領,至于剩下的,全部用來安置百姓。
光是洪承疇這次就分到了整整五萬兩銀子,吳三桂等人稍微少了一些,但每個人也分到了三萬兩。
祖大壽最多,分到了十萬兩白銀和一些其他賞賜。
這些武將平日里就算貪財,一年也就貪個幾千幾萬兩,而且那些銀子他們多半要撒出去豢養自己的親兵,自己真正能到他們手里的并不多。
可這次,士兵們都有賞賜,這些銀子自然也就全部入了他們的手里。
就這樣,但凡參與此戰的士兵,不論是本地的軍戶還是邊軍,最少都得到了三十兩銀子,最多的更是多達幾萬兩。
所有人都得到了確切的實惠,自然更加感念朱慈烺的恩德。
可以這么說,朱慈烺這個太子在他們眼里的地位已經遠遠超過了崇禎。
不過當然,這種事情大家可沒敢說出來,畢竟說出來就是大不敬了!
而且對于他們而言,賞賜的銀子并不是最主要的,最重要的還是冊封的各種爵位。
發完銀子之后,就開始授爵了!
授爵儀式就在總兵府的前庭舉行,這里被布置得莊嚴肅穆,只不過因為身處于遼東,儀仗什么的也不齊全,所以只能稍微應付一下了。
但這爵位可是實打實的!
只不過封爵這種事情朱慈烺暫時還是沒資格的,所以只能由崇禎親自上了。
授爵儀式開始后,崇禎站在臨時搭建的高臺上,親自宣讀著冊封旨意。
好幾個侯爵、伯爵以及子爵、男爵分封下來,這些受封的武將們簡直都要樂瘋了。
他們臉上洋溢著難以抑制的興奮,接過爵位詔書手都在顫抖,更有甚者,激動的眼眶都泛紅了。
畢竟銀子這玩意兒花完可就沒了,但是爵位這東西只要這輩子不出什么大錯,那就是實實在在的地位象征。
現在朱慈烺還沒有下旨說爵位不能世襲,所以在他們看來,他們得到的爵位都是可以世襲的。
想想看,自己只是拼了一次命,結果就換來了子孫后代的世代榮耀和富貴,你說他們怎能不高興?
毫無疑問,現在明軍的氣勢達到了空前的高漲。
如果不是因為之前建奴已經求和了,只要朱慈烺一聲令下,這群人就會立刻踏破盛京!
一切結束后,當天晚上總兵府內燈火輝煌,熱鬧非凡。
朱慈烺下詔宴請所有的武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