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不宜遲,即刻下令讓周王世子和其他宗室見駕吧!”
于是片刻之后,一隊錦衣衛火速前往了城外的災民聚集地。
與此同時,城外的災民聚集點。
周王世子朱紹烔早上醒來的時候就察覺到自己的金印和金冊不見了。
剛開始的時候他十分慌亂,還以為是不小心丟在了半路上。
可自己一想又覺得不對,這種東西他都是隨身攜帶的,時不時的就要檢查一次,怎么可能會丟在半路上?
隨即他趕忙讓其他宗室子弟幫忙尋找了起來,但依舊沒有找到。
可緊接著,他突然就冷靜了下來。
因為他已經大概猜到了是怎么回事,多半是因為有人察覺到了他們的特殊身份,對他們展開了調查,然后偷走了他的金銀河金冊。
畢竟這里乃是京師,到處都是錦衣衛、東廠、西廠的探子。
再加上他們昨日在半路上和巡邏的官兵起了沖突,發生這樣的事情,倒也在情理之中。
想通了這一點之后,周王世子的神色逐漸恢復平靜,原本慌亂的心也安定了下來。
等到周王世子將自己的猜測告訴了其他宗室子弟之后,這些人也瞬間安靜了下來,沒有絲毫焦急的模樣。
至于為什么會這樣,自然是因為他們此番之所以會冒險來到京城,本就是為了求見崇禎。
如今,既然錦衣衛已經注意到了他們,那就意味著崇禎也知道了他們來到京城的消息,想必要不了多久便會接見他們。
如此一來,他們的目的已然達成,又有何可著急的呢?
至于藩王無詔不得進京的規矩,他們都已身處京師,又怎會再去在乎這些?
而他們之所以會來到京城,無非也只是求一條活路罷了!
猶記得幾個月前李自成圍困開封之時,局勢岌岌可危。
即便當時老周王拿出了全部的家產犒賞軍隊招募百姓抵抗闖賊,卻依舊阻擋不了李自成的大軍。
就在城門即將被攻破之時,老周王當機立斷,讓周王世子帶著其他宗室子弟迅速逃離河南。
當時周王世子和其他宗室子弟皆是一臉茫然,甚至不知所措。
因為他們幾乎一輩子都生活在開封一帶,根本不知該逃往何處。
而且作為大明的藩王,若無詔令,即便身死也只能死在封地,若擅自逃往別處,同樣是死路一條。
老周王自然也明白這其中的道理,然后直接告訴他們,其他地方都不能去,去了也是難逃一死。
若想活命,唯有逃去京城,將河南發生的慘狀告知皇帝,并祈求皇帝的原諒。
就算皇帝無法饒恕他們擅離封地之罪,看在血脈親情的份上,或許也會網開一面,只將他們關押在鳳陽高墻之內。
到了那時雖說失去了自由,但至少能保住性命,一輩子衣食無憂,總好過死在這里。
最終,生死存亡之際,周王世子還是聽從了老周王的安排。
他本想帶著老周王一同離開,卻遭到老周王的言辭拒絕。
老周王深知自己身為藩王,是絕不能離開封地的,他要是跟著一起逃走,子孫必將性命不保。
相反,若是他死在封地之內,死在闖賊手中,子孫或許還有一線生機。
于是,老周王當機立斷,毅然決然地用自己的鮮血書給崇禎寫了一封血書,表明自己誓死與開封共存亡的決心。
同時請求崇禎不要怪罪他的家人,希望崇禎看在他對朝廷一片忠誠的份上,給家人留一條活路。
這封血書,一直被周王世子小心翼翼地縫在內衣的夾層之中,因此并未被錦衣衛發現。
而這封血書,便是周王世子面見崇禎的最后依仗。
畢竟按輩分而言,老周王算是崇禎的長輩了,有了這封血書,崇禎即便心中不愿,想必也不至于對他們痛下殺手。
最多如老周王所料,將他們全部遷往鳳陽高墻內關押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