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這些看似平常的工作,實際操作起來卻困難重重。
因為投降的俘虜數量多得超乎想象。
雖然之前大部分的農民軍僥幸逃脫,但在這戰火紛飛、餓殍遍野的世道里,他們深知即便逃脫,也難以在荒野中覓得生機,于是紛紛主動折返乖乖選擇了投降。
這使得眼前的俘虜數量一下子超過了五萬人。
在一片開闊卻滿是坑洼的空地上,俘虜們或蹲或坐,眼神中充滿了迷茫與恐懼。
他們交頭接耳,聲音中帶著顫抖,四周彌漫著不安的氣息。
打掃戰場同樣是一項艱巨的任務,畢竟這群農民軍生活極度貧困,即便隊伍里夾雜著不少老營士兵,依然一貧如洗。
戰場上,除了橫七豎八的尸體,幾乎沒什么值得收集的物資。
遍地的破衣爛衫在風中瑟瑟抖動,為數不多的武器也都銹跡斑斑,仿佛在訴說著主人的悲慘命運。
打掃的士兵們皺著眉頭,一邊翻動著尸體,一邊在心底抱怨。
本來以為能撈點油水,結果沒想到啥也撈不到!
不過這些瑣碎事務已無需左良玉親自操心了。
當左良玉率軍抵達信陽城下時,天色不知為何突然變的陰暗了起來,給這座飽受戰火洗禮的城市蒙上了一層壓抑的色彩。
城墻上布滿了被炮火轟出的坑洼,就像一張張猙獰的面孔。
破損的旗幟在風中搖搖欲墜,發出“嘩啦嘩啦”的聲響,仿佛在講述著戰爭的殘酷。
而汪喬年早已帶著一眾官兵等候多時了。
看到左良玉終于出現,汪喬年隨即快步上前,言辭間滿是感激。
“左將軍,此次若不是你及時馳援,恐怕信陽城早已淪陷,我等也早已性命不保,感謝你解救了信陽城以及城內的數萬百姓!”
左良玉在親兵的攙扶下翻身下馬,臉上掛著謙遜的笑容道:
“汪大人言重了,保家衛國、解百姓于倒懸,本就是下官的職責所在。”
汪喬年的官位比左良玉高出不少,且身為文官中的清流,在朝堂上頗具威望。
因此,左良玉在他面前言行間自然恭敬有加。
但此刻,左良玉心中也在暗自思量。
此次救援信陽,不僅解了城圍,更是為自己積累了寶貴的政治資本。
說不定汪喬年日后還能在朝堂上為自己美言幾句,助自己更上一層樓呢!
畢竟自己差不多也算是他的救命恩人了吧?
而汪喬年滿心都是劫后余生的慶幸,也沒細想左良玉心里到底在想什么。
當然,即便他知道了也不在乎。
畢竟若不是左良玉趕來救援,信陽城此刻恐怕已被戰火夷為平地,他和城中官兵也早已身首異處。
對汪喬年而言,左良玉確實是他的救命恩人。
緊接著汪喬年目光一掃,突然發現左良玉的臂膀正汩汩流血,殷紅的鮮血順著手臂不斷滴落。
他不禁驚呼道:
“左將軍受傷了!快隨我進城醫治,如今天氣炎熱,這傷口可耽擱不得!”
左良玉也沒有推辭,當下便隨汪喬年入城。
進城后,眼前的景象頓時讓他心中一暖。
原來是城內百姓得知信陽城成功解圍,紛紛涌上街頭,一個個歡呼雀躍,爆發出熱烈的歡呼聲。
不過想來也是,擊退了賊寇,他們的家園和財產得以保全,往后的日子又有了盼頭,怎能不欣喜若狂。
左良玉看到百姓們的歡呼,虛榮心也是得到了極大的滿足,胸膛不自覺地挺得更直了。
與此同時,城內的富商們迅速自發組織起來。
他們深知若想避免兵痞進城騷擾,讓自己的家業免遭洗劫,就必須主動犒勞城外的大軍。
于是,富商們紛紛慷慨解囊,拿出大量的錢糧和酒食,供城外的大軍享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