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們餓得奄奄一息,命懸一線,而那些富家老爺們家中糧食卻是堆積如山,都快要發霉了。”
“而他們呢?寧愿放著發霉也不愿拿出分毫救濟窮人。”
“朝廷對此竟也是無動于衷,若你們能及時開倉放糧,我們這些普通百姓又怎會被逼上絕路?”
“若真的有一口飽飯吃,誰又愿意去造反呢?”
“這一切,都是你們造成的!”
李定國越說越激動,雙眼都布滿了血絲,額頭更是青筋暴起。
然而朱慈烺聽到這句話之后神色卻是平靜如水,眼中沒有一絲波瀾,只是冷淡地看著李定國緩緩說道:
“沒錯,本宮承認你說的有幾分道理。”
“在救濟災民方面,朝廷確實有失職之處,但這難道全是朝廷的錯嗎?”
“你以為朝廷不想救濟災民?錯了!朝廷也想救濟災民,可無奈朝廷收不上稅,國庫空虛,根本拿不出多余的糧食來救濟災民。”
“這天下的士紳豪強們為富不仁,他們不愿意交稅,甚至還將本應繳納的稅賦,變本加厲地轉嫁到普通百姓身上。”
“可即便如此,朝廷的稅還是不能總額收上來。”
“哪怕現如今朝廷已將稅賦提高了三倍,可收上來的稅,竟還不及洪武年間的一倍!”
“你可知道,這多出來的稅賦去了哪里?”
“本宮告訴你,都進了那些士紳豪強的口袋,你們造反這么久,這點不會不知道吧?”
“說實話,你們要是直接殺去南方,將那些偷稅漏稅的士紳豪強一網打盡,本宮還會贊你們是英雄。”
“可你們一直以來都在禍害北方幾省,那些百姓已經夠苦了,你們還要帶他們去送死,這就是你們所謂的替天行道?”
“你們真的讓那些百姓過上好日子了嗎?你們真能讓他們吃飽飯嗎?”
朱慈烺的聲音不大,卻充滿了威嚴,每一個字都仿佛重錘,敲在李定國的心上,讓他的內心不禁泛起一陣漣漪。
李定國這下子終于沉默了。
他看著朱慈烺,只覺得這位太子思維縝密,言語犀利,實在絕非等閑之輩。
朱慈烺繼續在庭院中來回踱步,靴底踏在石板上,發出清脆的聲響,仿佛在敲打著李定國的內心。
下一秒,只聽朱慈烺繼續說道:
“天下的稅收不上來,導致國家財政困難,北方又遭遇干旱等各種災害,最終這才有了李自成和張獻忠的出現。”
“再加上部分官兵為了一己私利養寇自重,更加就了如今的混亂局面。”
“原本只要朝廷愿意舉全國之力圍剿張獻忠和李自成,即便他們再厲害也能輕易平定。”
“然而,遼東的建奴偏偏又在此時肆意肆虐,致使朝廷只能將大部分的兵力調至遼東。”
“你知道建奴嗎?也就是所謂的女真人。”
“你可知道這些年建奴劫掠、屠殺了多少漢人百姓?”
“在遼東,他們把漢人百姓當作牛馬肆意虐待,打罵凌辱如同家常便飯,殺我漢人百姓猶如再殺牲口一般。”
“打仗時,他們更是將漢人百姓驅趕在前充當肉盾,這和你們與官軍打仗時的做法如出一轍。”
“你說,你們和建奴有何區別?”
“不,你們甚至比建奴更可惡!因為建奴是外族,所以才這般對待漢人。”
“可你們呢?你們同樣是漢人,憑什么如此對待自己的漢人同胞?”
“告訴本宮,你們憑什么這么做?”
朱慈烺越說越激動,一步步逼近李定國,目光如炬,厲聲質問。
他的聲音在庭院中回蕩,震得人耳膜生疼。
而看到這一幕的時候,李若璉、方正化等人頓時驚出一身冷汗,唯恐李定國會突然暴起,對太子爺不利。
他們想阻攔朱慈烺靠近李定國,卻又不敢貿然出手,只能一臉謹慎的地跟在朱慈烺后面,目光死死的盯著李定國。
與此同時,李定國也被朱慈烺的氣勢嚇得連連后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