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接著又有兩個朝臣出列,不過說的都是關于崇禎求仙問道的事情。
朱慈烺也只是隨意的敷衍了幾句就打發了。
眼見眾人并無要緊事上奏,朱慈烺也就準備宣布退朝了。
反正現在的國家大事都是先由內閣處理,再呈遞到自己這里,自己上不上朝的,對大局影響似乎不大。
可突然就在這時,兵部尚書李邦華闊步跨出隊列,高聲說道:
“啟稟太子殿下,老臣有事上奏!”
朱慈烺微微一怔,眼中閃過一絲好奇,但還是點頭道:
“李尚書,請講。”
李邦華神色凝重地說道:
“前不久,老臣計劃為遼東將士和九邊將士準備過冬衣物,便將預算呈至戶部。”
“只是沒想到竟被戶部駁回,這關乎遼東將士和九邊將士的生死存亡,還望太子殿下做主!”
朱慈烺聽后,精神瞬間為之一振。
因為他知道遼東和九邊本就是苦寒之地,每至冬季,也是最難熬的時候。
為這些將士們準備過冬衣物,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怎么會被戶部駁回?
想到這兒,朱慈烺目光如電,直直地看向戶部尚書倪元璐,質問道:
“倪尚書,這究竟是怎么回事?”
倪元璐聽到這話趕忙站了出來,臉上盡顯為難之色。
但還是答道:
“回太子殿下,戶部確實駁回了此事!”
“不過這是因為李尚書索要的棉花數量太過龐大,戶部實在難以籌備,所以才駁回了。”
“因為李尚書打算制作三十萬件棉服,再加上棉鞋及其他衣物,每套大概需要耗費八斤棉花。”
“若是再加上損耗的話,算下來最少需要三百萬斤棉花。”
“可今年朝廷收到的棉花總量還不到三百萬斤,若全給了九邊將士和遼東將士,那么京城百官、以及駐扎在京城附近的將士過冬就成了難題。”
“臣這也是沒辦法!”
李邦華一聽這話,急得向前跨了一大步,然后大聲說道:
“總不能眼睜睜看著那些九邊的將士和遼東將士凍死在冰天雪地之中吧!”
“要知道朝廷已經三年沒有為他們更換冬裝了,他們現在的衣物根本就不能抵御寒冬!”
倪元璐耐著性子回應道:
“李尚書這就未免有些夸張了,事情應該不至于到那種地步,依本尚書之見,縮減一下棉服數量,十萬套較為合適。”
事實上戶部要是有足夠的棉花的話,倪元璐絕對會毫不猶豫的拿出來。
畢竟他也知道九邊和遼東的將士們過得很辛苦。
但是他也沒辦法啊!
今年朝廷收上來的棉花就那么多,要是全給了九邊和遼東,京城這邊怎么辦?
要知道京城的文武百官、錦衣衛、京營、騰驤五衛可都指著這點棉花過冬呢!
當然,皇宮就不必說了,無論何時何地,東西都是要先供應到皇宮的。
然而聽到這話的時候,李邦華卻是堅決反對道:
“絕對不行!因為這些棉花不僅要供應九邊和遼東,還要供應那些遼東百姓。”
“若沒有這些棉花的話,你可知道今年九邊和遼東會死多少人?”
“至于京城這邊,大可以由戶部出面采購棉花。”
倪元璐一聽這話,也不禁動了肝火,提高音量道:
“李尚書,事情哪有這般簡單?你可知如今大明每年產多少棉花?這東西有時候就算用錢買也未必買得到!”
“再者朝廷若是大量收購民間的棉花,肯定會導致民間的棉花漲價,如此一來普通的百姓就買不起棉花了,到時候又得凍死多少人?”
“你只想著邊軍和遼東,難道就不顧其他百姓的死活了?”
一時間,這兩位尚書大臣爭得面紅耳赤,如兩頭對峙的公牛一般。
群臣見狀,也紛紛站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