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很簡單,因為這封奏書上面說的是有關于燒荒和搗巢的事情。
秦良玉在奏疏中說,如今正值初秋,正是對蒙古進行打擊的好時機,所以詢問兵部要不要派騎兵去蒙古地區進行燒荒和搗巢,請求兵部給個決斷。
燒荒與搗巢,這可是古代中原王朝應對游牧民族的兩種重要邊疆軍事策略。
而且一般二者配合使用,效果顯著。
燒荒的目的在于破壞草原生態,通過焚毀草場,讓來年草原難以長出新草。
沒有了豐茂的草場,游牧民族的馬匹、牛羊就無法得到充足的飼料,生長發育就會受到抑制,騎兵的優勢也會被大大削弱。
而搗巢則是主動出擊對游牧民族的聚居營地進行突襲。
在突襲過程中,不僅要擄掠人口,更要搶奪牲畜,直接打擊其生存根基,讓游牧民族的生活陷入困境。
不過說實話,明軍已經很多年沒有進行過這兩種戰略了。
這是因為在明朝,這類行動嚴格來說并不能算作軍功。
所以邊軍將士們覺得與其冒著生命危險去執行這種行動,還不如守在邊疆,最起碼能安安穩穩的活著。
因此以往執行時也多是敷衍了事,走走過場而已。
久而久之的,這兩項戰略便被荒廢了。
再加上此前建奴打敗蒙古,實際控制了蒙古土地,邊軍能守住防線,不讓建奴和蒙古人輕易侵犯大明邊境就已經屬實不易了,哪里還敢主動招惹是非?
但今時不同往日,松錦之戰時,明軍展現出了頑強的戰斗力和不屈的精神,并且最終獲得了勝利。
這讓所有的軍隊都有了底氣,過去不敢做的事,如今也敢干了。
而燒荒與搗巢,便是其中之一。
所以秦良玉才修書詢問今年是否要重啟這兩項戰略,給蒙古人一個下馬威。
換作從前,以李邦華兵部尚書的職權,大可以自行決斷。
畢竟這類行動對大明邊疆穩固大有裨益,能夠有效地遏制游牧民族的侵擾,保障邊境百姓的安全。
可現在他卻不敢擅自做主了。
因為蒙古如今名義上已臣服大明,蒙古大汗阿布奈更是由崇禎親自冊封的。
表面上看起來,蒙古已然是大明的附屬國。
這種情況下,大明若貿然對蒙古發動襲擊,于情于理都說不通。
盡管人人都知道蒙古的臣服并非真心,只是在權宜之計下做出的選擇,但表面功夫還是要維持的。
總不能讓天下人看笑話吧?
不過思來想去,李邦華還是覺得此事應當呈報給朱慈烺,或許他對于此事有別的看法呢?
念及此,李邦華小心翼翼地將奏疏重新封好,納入袖中,隨后起身前往東宮,準備向朱慈烺稟明此事。
與此同時,東宮。
朱慈烺此刻此刻還不知道發生了什么,正悠然自得地沉浸在一場獨屬于他的美食盛宴里。
此刻的他,心無旁騖,滿心滿眼都只有眼前這一頓熱氣騰騰、香氣四溢的火鍋。
在華夏古代,雖說確實存在著一些與火鍋有著相似之處的飲食形式,可若真要嚴格計較起來,那些都算不上是真正意義上的火鍋。
畢竟要是沒有辣椒的話,算什么火鍋?
而辣椒是在明末的時候才傳入華夏的。
不過最開始的時候,它并沒有立刻登上人們的餐桌,而是被當作一種新奇的觀賞植物。
然而,朱慈烺身為穿越者,他肯定是不會這么認為的。
在他看來,辣椒可是一種神奇的調料,能為食物增添別樣的風味,讓人原本平淡的食欲瞬間大增。
而且,辣椒還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在寒冷的天氣里,它能驅寒祛濕,讓人的身體感受到溫暖。
此時正值秋高氣爽的好時節,天氣漸漸轉涼,絲絲涼意開始在空氣中彌漫開來,這正是品嘗火鍋的大好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