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戴整齊之后,崇禎這才打開了房門,隨后便和王承恩來到了內閣。
幾人見到皇帝來了,趕忙紛紛起身,恭敬地行禮道:
“臣參見陛下。”
崇禎擺了擺手,示意眾人免禮,隨后便在椅上坐了下來。
緊接著,王承恩便將那封奏疏遞給了崇禎。
崇禎接過奏疏,大概看了一下,臉色頓時就閃過了一絲猶豫之色。
他抬起頭看向眼前的眾臣,猶豫的說道:
“太子的意思是要給李自成封陜西、河南、山西三邊總兵,還要給他加封督師。”
“當然朕知道,這些都是為了彰顯朝廷的誠意和迷惑李自成,但這樣是不是有點過了?這樣跟封李自成為西北王也沒什么區別了。”
他的聲音中帶著一絲疑慮和擔憂,顯然對朱慈烺的這個提議有些不太認同。
薛國觀聽了這話,趕忙上前一步,恭敬地說道:
“啟稟陛下,臣倒是覺得這樣做并無不妥之處,因為這樣做能彰顯朝廷的誠意,讓天下人都看到朝廷對招安李自成的決心。”
“如此一來,要是李自成再拒絕的話,倒是顯得他不知好歹。”
“除此之外,李自成手下的農民軍要是知道朝廷要封給李自成這么大的官,還要給他們封官,但是李自成依舊不投降,導致他們也做不了官兒。”
“到時候他們會不會對李自成心懷恨意,覺得李自成不想讓他們過上好日子,從而加劇農民軍隊伍的分裂呢?”
崇禎仔細一想,突然覺得薛國觀說得很有道理。
隨后他微微點了點頭,心中原本的疑慮漸漸消散,開口說道:
“行了,既然你們都這么說了,那朕也同意了,就這么辦吧。”
說完這話,崇禎心里多少還是有點不爽,因為他覺得給李自成加封的官職實在是太大了,有些超出他的預期。
但不爽歸不爽,他之前既然答應朱慈烺不會插手國事,自然也會說話算話。
畢竟大明好不容易有了現在這幅景象,他實在是不想再發生什么意外了。
就這樣,關于接受李自成投降一事,總算是這么定了下來!
內閣諸臣深知此事刻不容緩,絲毫沒有耽擱,當即便現場擬起了圣旨。
王承恩在一旁恭敬地候著,待圣旨擬好,他迅速上前,直接加蓋了那象征著至高皇權的玉璽。
就這樣,這道冊封李自成的圣旨,就在崇禎的眼皮底下有條不紊地完成了。
圣旨完成之后,崇禎仔細檢查了一遍,確定沒有任何紕漏之后,隨即便傳來錦衣衛,讓他們速降圣旨送往潼關。
片刻之后,京城之中,一隊身著飛魚服、腰挎繡春刀的錦衣衛錦便如離弦之箭般從京城出發,直奔潼關而去。
又過去了幾天,畫面來到陜西潼關。
天剛蒙蒙亮,潼關城門外便已是一片忙碌景象。
孫傳庭站在城樓上望著城外,隨后一聲令下,緊接著,潼關外的眾人就開始忙活了起來。
他們在潼關外架起了三口大鍋,然后又開始架起柴火,燒起了熱水。
等到水開之后,一筐筐雪白的大米就倒進了鍋里。
那大鍋又大又深,鍋底熊熊烈火燃燒著,隨著火候漸足,米粥漸漸變得濃稠,一時間粥香四溢。
那股香氣彌漫在空氣中,讓那些正在煮粥的士兵都不禁口水直流。
然而,直到粥煮好之后,卻壓根就沒有一個災民前來領取這些粥。
而且不只是今天,事實上自從孫傳庭開始在此設粥棚施粥以來,就沒有一個人來領粥。
至于原因也很簡單,那是因為李自成下了嚴令,禁止所有的農民軍前來這里領粥。
李自成心里清楚得很,那些百姓若是過來領了粥,極可能會被朝廷拉攏,到時候就真的回不去了。
即便回去,也極有可能在他的軍中擴散各種不好的消息,引起軍心不穩,造成極壞的影響。
所以,他干脆要求所有的農民軍將領必須嚴加看管好手下的農民軍,不讓他們靠近潼關半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