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慈烺則是繼續說道:
“這里面有兩百萬兩銀子的大明國債,要是你能全部賣完的話,你眼下的官職就可以往上再提一下!”
這話一出口,夏德武激動的臉上的肌肉都在顫抖。
雖說他這個官職根本沒什么太大的權利,咱要是能往上升一下的話,他怎么可能不激動?
想到這里,夏德武趕忙保證道:
“太子殿下放心,臣定會辦妥此事!”
說完這話,夏德武便匆匆離去了。
就這樣,加上之前英國公和薛國觀幾人認購的大明國債,眼下的大明國債應該算是已經賣出去了四百六十萬兩。
距離之前定下的八百萬兩任務就只剩下三百四十萬兩了。
但朱慈烺心中清楚,這剩下的三百四十萬兩大明國債很快也會賣完的
就在夕陽西下,余暉灑滿京城街巷的時刻,一則關于大明國債的消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在京城的勛貴、文官以及富商之間迅速地擴散開來。
要知道這些人在京城這片繁華之地,皆有著自己盤根錯節的人脈關系,以及四通八達的信息渠道。
因此想要傳播一件事情,于他們而言并非什么難事。
更何況此次大明國債之事,乃是皇帝和太子特意點頭允許的,有了這層“尚方寶劍”,消息的傳播速度更是如離弦之箭,快得驚人。
沒過多久,英國公府便熱鬧非凡,一大批勛貴如潮水般涌來。
他們一個個神色匆匆,卻又難掩心中的好奇與期待,都想著盡快搞清楚這大明國債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到底值不值得他們掏出真金白銀去購買。
與此同時,首輔薛國觀以及六部官員的家中,同樣迎來了一批文官。
這些平日里在朝堂上侃侃而談、運籌帷幄的官員們,此刻也放下了身段,紛紛前來探尋這大明國債到底是什么東西。
要是放在以往,這些勛貴和文官們為了避嫌,肯定是不敢如此明目張膽、頻繁地出入他人府邸的。
畢竟在朝堂之上,結黨營私可是大忌,一旦被人抓住把柄,那可是要吃不了兜著走的。
但這次的情況卻截然不同,因為大明國債之事乃是崇禎皇帝特意允許的國策。
有了皇帝的背書,這些勛貴和文官們自然也就沒了后顧之憂,大大方方地將前來詢問的人全部請進府中,還準備設宴盛情招待眾人。
一時間,各府之中觥籌交錯,歡聲笑語不斷,都在圍繞著這大明國債展開熱烈的討論。
夏德武那邊的情況與勛貴和文官們這邊也相差無幾。
事實上,商人們對于大明國債的熱切程度遠遠超過了勛貴和文官們。
畢竟商人嘛,向來都是以利益為重,他們的眼睛里只盯著那能帶來收益的買賣。
即便這大明國債的利潤或許并不算大,但只要是穩賺不賠的買賣,商人們自然是不愿意輕易放過的。
他們就像嗅到了血腥味的鯊魚,紛紛行動起來,向夏德武打聽這大明國債的購買渠道和具體的事宜。
于是乎,事情進展得異常順利,大明國債的消息在商人圈子里迅速傳開,購買的熱潮也在悄然興起。
與此同時,另一邊的英國公世子張世澤剛從京營散值(差不多就是下班的意思),正打算回府。
自從上次回到京城之后,他便在京營謀得了一份差事,因此每日都要前往京營點卯。
不過這對于他而言,倒也算不上什么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