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汝才則是鄭重點頭:
“大概就是這樣了,因為這十萬人如果繼續留在李自成的大營中,也只會成為李自成的拖累。”
“到時候李自成不僅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去救治他們,還要用糧食養著他們,這對于李自成而言是一個龐大的負擔。”
“因此末將斷定,李自成一定會把這十萬人全部送到潼關,如此一來,就能減輕他的負擔,還能讓朝廷受到拖累。”
羅汝才的分析條理清晰,邏輯嚴密,讓孫傳庭不得不信服。
但很快,孫傳庭心中就涌起一股深深的無力感,因為他也不知道該怎么應對這件事。
說實話,最近一段時間潼關每天接受那些投奔過來的農民軍,其實多少就已經有些吃力了。
再加上昨夜羅汝才又帶著八千多人投降,這潼關眼下已經無法再容納更多的農民軍了。
當然了,其中最主要的原因還是糧食短缺。
雖然之前孫傳庭已經在潼關城內儲存了足夠多的糧食,但是伴隨著投降的人數越來越多,這些糧食還是有些不太夠了。
更何況現在大雪封山,道路難行,糧食的運輸也受到了極大的影響。
按照目前的形勢來看,大雪有可能要持續到明年兩三月份。
也就是說,他在潼關儲存的這些糧食最起碼還要再吃四個月左右。
在這種情況下,要是再來十萬人,潼關的糧食可就真不夠吃了。
想到這里,孫傳庭的眉頭頓時就緊緊地皺了起來,眼神中滿是憂慮與思索。
片刻后,他目光一轉,看向羅汝才道:
“關于此事,你有何破解之法?”
羅汝才也不客氣,直截了當地說道:
“回大人的話,辦法很簡單,那就是無論如何都不能接受這十萬人的投降!”
“當然,李自成肯定也想到了這點,所以末將估計李自成一定會讓這些傷兵直接來到潼關城下,然后逼迫大人接納。”
“這個時候大人務必要狠下心來,直接派遣大軍將他們趕回李自成的營地,如此方能徹底解決此事。”
“要是大人心軟接納這些人的話,那潼關內的糧食肯定就不夠吃了,到時候這潼關城也就守不住了。”
不得不說,羅汝才的辦法雖然狠,但確實是站在明軍的角度看待問題的。
孫傳庭自然也知道羅汝才說的沒錯,而且也是目前最穩妥的辦法的。
但沒錯歸沒錯,要是真的放任這十萬人不管的話,這根本就說不過去。
畢竟之前崇禎可是下過圣旨的,只要農民軍前來投降,就務必要接受。
這圣旨就像一道緊箍咒,緊緊地束縛著他的行動。
而且搞不好李自成也會用這件事來做文章逼迫他接受這十萬人,到時候他可就陷入兩難的境地了。
唉!
想到這里,孫傳庭不由嘆了口氣,那嘆息聲中充滿了無奈與糾結。
隨后他緩緩說道:
“本官知道你說的是其實是最好的辦法,若是之前沒有那道圣旨的時候,這么做倒也無妨,畢竟農民軍和朝廷本來就是不死不休的。”
“但是如今陛下的圣旨在前,這種事情本官又怎好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