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有些誤會,希望明使不要在意,朕已經處罰過濟爾哈朗了。”
其實按理說這個時候建奴已經投降了大明,所以皇太極是不能自稱朕的,只能自稱寡人或者孤。
但是李定國畢竟是農民軍出身,對這些彎彎繞繞也不懂,因此也就并沒有在意。
因此他只是微微點了點頭說道:
“無妨,他之前已經道過歉了,我也不是小氣之人,此事就此作罷。”
這話聽的濟爾哈朗又是一陣怒火中燒,可偏偏就是不敢多說什么。
緊接著,李定國也不想再浪費時間了,只見他轉身從身后的一人手中拿出詔令,緩緩展開,然后宣讀了起來:
“大明禮部為恭賀圣壽事:
今上皇帝萬壽圣節將至,普天同慶,大清素稱恭順,著即遴選東珠、貂裘、人參等精雅方物十數事為貢,務必上品,速遣熟稔禮儀、通漢語之使臣三員,率從人五十,星夜兼程,盡快抵京。
抵京后,先至禮部核驗賀表、貢物,由鴻臚寺教習儀軌,屆時隨班行禮。
若貢品粗陋、使臣失儀,本部必奏聞嚴懲,望恪遵毋違,以彰藩屬恭順之義。
禮部鈐印。”
簡單來說,詔令的內容就是崇禎馬上要過壽了,要求建奴準備點像樣的壽禮,并盡快派人過來參加。
并且等到了京城之后,還要教他們禮節,以防止他們君前失儀。
當然,這貢品肯定不能太差,如果太差的話就派兵打你們!
當聽到這群人千里迢迢的過來一趟居然是因為崇禎過壽要他們準備送禮,皇太極一伙人鼻子都要被氣歪了。
其實在這一路上,建奴多次打聽李定國等人此次前來到底有什么目的,但李定國一直緘口不言,這就導致建奴這邊所有人都以為肯定是有什么大事兒。
結果他們萬萬沒想到,居然只是崇禎過壽這樣的小事兒!
一時間,在場所有人的眼神中皆透露出憤怒和不滿,心中暗自咒罵崇禎的無理要求。
豪格更是氣得渾身發抖,雙手緊握成拳,恨不得沖上去將詔令撕碎。
只有皇太極這個時候還算冷靜,因為他深知此時不宜與大明發生沖突。
只見他先是微微閉上眼睛平復了一下心情,然后這才緩緩睜開眼睛說道:
“大明皇帝壽辰將至,我大清作為藩屬國理應進獻賀禮和賀禮以表心意。”
“還請明使先下去休息,賀禮不日便會備好!”
李定國聽到這話也沒多說什么,只是對著皇太極拱了拱手之后便離開了。
反正他的任務如今也算是完成了,繼續留在這里也沒什么意思了。
而等到李定國等人離開之后,原本壓抑的宮殿內瞬間炸開了鍋,憤怒的氣息一下子如洶涌的潮水般彌漫開來。
很明顯,多爾袞等人的怒火再也壓抑不住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