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傳庭自然也是如實相告,他詳細地講述了陜西眼下的局勢與民情,以及他們所面臨的困難。
朱慈烺聽著聽著,心中不由得嘆了口氣。
因為按照孫傳庭的說法,如今陜西的狀況甚至比起河南來還要更加嚴峻得多。
首先,就是之前李自成入川的時候拋棄了大量的農民軍,而這些農民軍大部分都奔向了潼關。
這就導致如今潼關城里投降的農民軍足足有二十三萬之眾!
要知道潼關的守軍才只有七萬而已,七萬的守軍對二十三萬的農民軍,潼關的壓力可想而知!
雖說這些農民軍都已經投降了,但誰也不能保證他們不會再次反叛。
因此最近一段時間,孫傳庭的主要任務就是防止農民軍反叛,確保陜西的安全與穩定。
另外朝廷雖然已經下了命令,要將這些農民軍全部都送到遼東去開墾荒地、屯田戍邊。
但是這種事情也沒法在眼下這個時候進行,畢竟現在天氣太冷了。
其次就是潼關城里還有幾萬傷殘的百姓,那些百姓基本上都失去了勞動能力,肯定沒法去遼東,因此只能留在陜西或者河南。
而該怎么安置他們,也就成了接下來要考慮的事情。
除了這些事情之外,陜西境內的百姓過得也不怎么好。
首先就是年年大旱,導致糧食歉收、民不聊生。
然后就是冬天的時間實在是太長了,百姓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簡直苦不堪言。
如今陜西的人口也只有兩百萬而已,只比河南多了一倍。
唯一慶幸的是李自成沒有打入潼關內部,所以總的來說陜西境內的百姓還算安穩。
聽完了孫傳庭飽含憂慮的話語之后,朱慈烺久久無語。
沉默如同厚重的烏云在他心頭緩緩堆積,良久都未曾散去。
片刻之后,朱慈烺緩緩抬起頭,目光堅定而決然的說道:
“無論如何,朝廷都不會放棄任何百姓,無論他們是傷殘之軀,還是曾經跟隨李自成造反,只要他們歸降,那便是我大明的子民!”
“之前確實是朝廷對不住百姓,讓他們飽受戰亂、饑荒之苦,但是以后這種事情絕對不會再發生了。”
他的聲音并不高亢,卻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力量!
孫傳庭趕忙拱手道:
“臣代這數十萬百姓謝過太子殿下!”
說完這話,孫傳庭對著朱慈烺深深行了一禮,心中滿是敬佩。
朱慈烺接著說道:
“京城那邊已經制定了很多國策,比如大力推廣土豆、紅薯的種植,這兩種作物產量高、耐儲存,能在很大程度上緩解糧食短缺的問題。”
“另外還有溫室大棚的技術也正在逐步普及,通過人為控制溫度和濕度,讓糧食在寒冷的季節也能生長,從而提高糧食的整體產量。”
“等到這些普及之后,應該可以確保百姓們有口飯吃。”
“除此之外,朝廷會繼續會大量地從海外購置糧食,用來救災。”
“根據本宮的估算,最多三年之內,災荒的問題就可以徹底解決了,到時候我大明的百姓就永遠不用再挨餓了!”
朱慈烺這并非是在吹牛逼,畢竟紅薯和土豆的產量已經經過測試了!
如果普及了紅薯和土豆以及大棚技術還不能解決明朝的糧食危機的話,那么他這個穿越者也未免太失敗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