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連皇宮內的侍衛,也已經全部被多爾袞掌握了。
毫不夸張的說,眼下整個皇宮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也就是說,如果豪格今天不承認福臨的皇帝身份,那么豪格今天是絕對出不了這皇宮大門的。
不過當然,多爾袞現在也并沒有打算對豪格做些什么過分的事情,他只是想逼迫豪格承認福臨的身份罷了。
看到這里,或許有人會心生疑惑,那就是為什么多爾袞不直接殺了豪格呢?
這樣的話,不就一了百了,所有問題都能迎刃而解了嗎?
如果你真這么想的話,那么只能說你太天真了。
簡單來說,不是多爾袞不想殺豪格,而是他不能簡單地就這樣殺了豪格。
因為直接動手的政治代價太高,風險太大,大到他無法承受。
要知道,建奴的核心力量是八旗,而這八旗并非鐵板一塊,深究下來的話簡直猶如一盤散沙,各自有著不同的利益訴求和勢力范圍。
如果多爾袞殺了豪格,那就等于向兩黃旗和正藍旗宣戰。
想象一下,多爾袞公然殺害先帝長子、兩黃旗和正藍旗的代表人物豪格,這無異于在這上三旗的心頭插上一把鋒利的匕首。
這會立刻引發八旗內部的內戰,到那時,清朝可能因此分崩離析,化為一片廢墟。
多爾袞作為一個精明的政治家,他深知必須維持表面上的團結,避免公開決裂,否則,他辛苦建立起來的權力大廈將會瞬間崩塌。
其次,豪格作為福臨的同父異母長兄,是皇室近支,血濃于水。
如果多爾袞毫無確鑿罪名就殺害皇帝的兄長,這不僅是對皇帝權威的公然挑戰,也會讓福臨和大玉兒感到極大的恐懼和威脅。
他們或許會想,今天多爾袞能殺豪格,明天會不會就輪到福臨這個皇帝了呢?
這無疑會過早地激化多爾袞與皇帝之間的矛盾,使得原本就微妙的權力平衡被打破,不利于他權力的穩固。
然后就是缺乏正當的借口和罪名。
在政治上,想要誅殺一位功勛卓著、地位崇高的親王,需要絕對令人信服的理由。
豪格雖然與多爾袞有私怨,但在戰場上,豪格也算是屢立大功了,在軍中有著極高的威望。
在宗室和朝中也有著一定的影響力,許多人對他也是敬重有加。
這就導致即便多爾袞可以輕易的殺掉豪格他也不敢這么做,因為這會讓所有宗室和王公大臣人人自危,離心離德!
畢竟今天多爾袞能因為一點私怨就殺豪格這個先皇長子,那么明天會不會就輪到自己了呢?
這樣一來,多爾袞就會失去人心,徹底成為孤家寡人。
當然,多爾袞也可以用豪格偽造遺詔的罪名來殺他,但是這種事情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怎么回事。
真要是用這個借口的話,保不齊那些原本想要維持平衡、支持福臨繼位的宗室和臣子也會直接跳出來反對。
到那時,多爾袞就會立刻陷入眾叛親離的境地,那不就弄巧成拙了嗎?
而且這遺詔雖然說偽造得很像,但要是仔細分辨一下的話,還是很容易察覺出不對勁的地方。
那字跡的筆鋒、墨色的濃淡,都與皇太極平時的書寫習慣有著細微的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