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明軍只要堵在前面就可以阻止他們繼續前進,為什么會突然撤走呢?
這不是放任他們進入漢中嗎?
這其中必定有詐啊!
事實上李自成又不是傻子,他怎么會想不到這一點?
但是如今他已經沒有選擇了,不管前面有沒有詐,他都必須盡快帶領大軍進入漢中。
因為要是不這么做的話,他們可就真的要餓死了!
比起可能遇到的埋伏,死在這秦嶺山里才更讓人感到絕望。
所以無論前面是不是刀山火海,李自成都必須盡快到達漢中。
就這樣,李自成的大軍開始以極快的速度向漢中進發!
而另外一邊,朱慈烺最近一段時間也沒閑著。
他幾乎每天都會親自來到臨時搭建的訓練場,去監督朱家軍進行最終的訓練。
訓練場上,朱家軍一個個精神飽滿,斗志昂揚。
他們穿著特制的明黃色甲胄,一個個賣力的操練著!
本來按理來說,在古代想要訓練出一批可以作戰的士兵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兒。
這是因為古代的士兵們要講究排兵布陣、還要講究個人武力。
但是伴隨著燧發槍的普及,這些都已經沒有必要了。
因為學會開槍射擊,可比學會射箭以及排兵布陣簡單得多了。
而且關于燧發槍的作戰模式,朝廷也早就固定下來了。
只要朱家軍按著作戰模式進行訓練,基本上也不會出現什么亂子了。
簡單來說,就是作戰的時候最前面的士兵手持盾牌,阻擋騎兵沖鋒,然后后排的士兵采用三段擊射擊。
這樣的作戰方法在之前對陣建奴的時候已經用過了,而且效果非常好。
建奴的騎兵在燧發槍的射擊下紛紛落馬,就像秋風掃落葉一般。
而這種作戰模式如今用來對付農民軍也不在話下。
而且農民軍可比建奴好對付多了!
畢竟李自成是從潼關過來的,因此他的騎兵數量肯定沒有多少。
朱慈烺甚至覺得連前排持盾的士兵都可以不用了,直接讓朱家軍排陣進行射擊就可以了。
看到這里可能有人問了:
要是這樣的話,不是會殺死很多農民軍嗎?這似乎違背了朱慈烺原本的意愿?
畢竟朱慈烺之前之所以會御駕親征,主要還是為了更好的招降農民軍!
事實上朱慈烺也早就考慮到了這一點,因此他打算在開戰之前,先派人前去勸降,能勸降多少勸降多少。
勸降無果之后才會開始進攻!
至于接下來會死多少人,那就聽天由命了!
因為愿意投降的才是大明的百姓、而一味固執不投降的,那就只能是大明的敵人了!
而對待敵人,就不能心慈手軟!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