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先鋒部隊依舊由朱家軍擔任,外加五萬京營和五千關寧鐵騎以及朱慈烺的親兵。
其次,第二支部隊由川軍以及湖南、湖北的將士、還有漢中當地的守軍組成。
第三支軍隊則由貴州的土司軍、陜西的秦軍,以及左良玉的隊伍組成。
作戰的時候,首先由朱慈烺帶著先鋒部隊和李自成的農民軍交戰,其他兩支隊伍待命。
看到這里,或許有人會感到疑惑,那就是為什么這二十萬人不直接壓過去呢?
就像當初松錦之戰時對付建奴的時候一樣,雙方直接大軍拼殺,一決勝負!
然而,這次的情況很明顯有些不太一樣。
因為建奴熟悉大型作戰方式,他們就像一群訓練有素的狼群,有著嚴格的組織和紀律。
即便面對朝廷的二十萬大軍,只要得到命令,他們也會毫不猶豫地壓過來!
因為他們知道兩軍交戰時一旦敗退,士氣就會一下子散了,到時候也就輸了。
但是農民軍卻不一樣,對于他們而言,打不過就逃跑是很正常的事情。
他們就像一群散兵游勇,沒有嚴格的組織和紀律,在戰場上一旦遇到危險,就會各自逃命。
這種事情不論張獻忠還是李自成都干過無數次了!
所以硬碰硬的話是行不通的,朱慈烺正是深知這一點,才做了這樣的決定。
具體的作戰方式大概是,首先由朱慈烺率領八萬軍隊直面李自成的二十萬大軍。
當李自成看到對面人數不及自己時,肯定會輕視對手,從而會決定交戰,而這個時候就該朱家軍出手了。
不過按照朱慈烺的估計,雙方甚至都可能不用刀兵相接,只要朱家軍這邊不出什么亂子,然后幾輪燧發槍射擊過后,農民軍那邊肯定就會亂了。
畢竟至今為止,燧發槍這種神器還沒有在和農民軍的交戰中展現過,農民軍也不清楚燧發槍的威力!
嗯
這么說好像也不準確,因為之前孫傳庭也給左良玉了一百把燧發槍,而且左良玉還用這批燧發槍和張獻忠戰斗過。
因此張獻忠應該是見過燧發槍的。
不過話說回來,雖然張獻忠見過,但李自成沒見過啊!
所以即便張獻忠勸說李自成明軍那邊有新式火器,估計李自成也會不在意的。
畢竟有些事情只要不是親眼見過,誰又會相信呢?
在李自成看來,張獻忠只是被明軍打怕了而已,根本不足為懼。
在這樣的前提下,只要經歷過幾輪燧發槍的掃射之后,農民軍的隊伍肯定會大亂。
朱慈烺對于燧發槍還是很有信心的!
而到了那個時候,李自成肯定會選擇撤退或者逃跑,而到了那個時候,他們就會面臨第二支部隊的圍攻了。
可即便如此,這第二支部隊也不能完全消滅或者俘獲所有的農民軍。
因為即便包圍得再好,肯定也有漏洞,所以剩下的農民軍依舊會逃跑,而這個時候就是最后一支軍隊、也就是左良玉的軍隊出手的時候了。
只要左良玉能夠攔截住剩下的農民軍,等到前面兩支隊伍一起壓上來的話,就可以徹底形成包圍,然后一鼓作氣解決農民軍之禍了!
這就是朱慈烺對于這次作戰所有的計劃了!
然而很明顯,對于這樣的計劃,左良玉似乎很不滿意。
畢竟之前朱慈烺可是承諾過他,只要他能夠拿下張獻忠或者李自成的人頭,就封他做侯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