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話說,老三做夢都沒有料到,胤禑竟然如此的老實恭順?
此前,老三也預想過多種場面,唯獨沒有料到,胤禑居然會搶先向他行國禮。
在大清,親王之尊,禮絕百僚,地位極為尊崇。
所以,胤禑搶先給老三、老四和老五,這三位親王哥哥,請安行禮。
老四起初也在擔心,胤禑會不會恃寵而驕?
現在,答案揭曉了,老四情不自禁的翹起了嘴角,心情很愉快的說:“起喀吧!”
老四既然發了話,就代表了整個皇子親王群體,胤禑順勢起了身。
這時,老三也從震驚之中,醒悟了過來,隨即高聲喝道:“有旨。”
“呼啦啦……”在場的所有人,全都跪了。
“上諭……著十五阿哥暢春園覲見。”
旨意里,把胤禑夸成了地上少有的名將,充分展現了,康熙對胤禑的恩寵。
“臣兒領旨謝恩。”
胤禑接旨之后,并沒有馬上去暢春園,而是給老七、老八等哥哥們,挨個請了安,行了禮。
老四越看胤禑,越覺得滿意,吾弟是天底下最好的弟弟!
在禮制森嚴的大清,越是公開的正式場合,禮數越不能少。
只要缺了禮數,就很容易和目無君父,驕橫跋扈,猖狂之極,緊密的掛上勾。
和旗主諸王們,也一一見了禮之后,胤禑又抱拳拱手,和在場的百官們作了個羅圈揖。
所有禮數無缺之后,胤禑走出去十丈遠,這才翻身上馬,朝著暢春園疾馳而去。
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李澄,眼睜睜的看著胤禑揚長而去,卻只能干瞪眼。
唉,老三給他安排的彈劾任務,顯然是完不成了!
老三這個人,算是所有皇子里邊,文武雙全的典范。
既有能力長期修書,又可以騎射炫技,照道理說,太子若是再次被廢,老三變成儲君的機會最大。
可是,老三有個致命的缺點,想贏又怕輸,不敢豁出去,大賭一把。
實話說,老三的這個缺點,絕大部分人都有。
普通人,只要送了厚禮,就要馬上看見回報,卻疏忽了,在徹頭徹尾的人情社會里,對上司情感上的投資,才是最省心的投資。
以前,胤禑有個遠房舅舅,父母雙亡,家里窮得真揭不開鍋,根本沒錢送煙送酒,就每天去幫招兵的干部家里干活。
什么活都干。
結果,一毛錢禮沒送,就被送進了隊伍。然后,順利的提了干,正團實職轉業到縣局任副職,成了大贏家。
那個時代,進隊伍提干幾乎是農民改變命運最好的出路,沒有之一。
沒錢送禮,可以圖表現嘛!
啥都不想投資,腰桿子還硬得很,擎等著被社會毒打吧。
等五十多歲了,還要聽三十多歲小年輕的吩咐,這種情況十分普遍。
老四望著胤禑遠去的背影,惦記著擺一桌盛宴,好好的犒勞一下好弟弟。
胤禑趕到暢春園后,康熙第一時間就召見了他。
“臣兒胤禑,恭請圣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