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的康熙,因為年紀大了,車轱轆式的廢話特別多,胤禑早就見怪不怪了。
反正吧,左耳進,右耳出,馬虎過去也就罷了!
足足半個多時辰,康熙都在回顧平三藩、收臺灣及三征噶爾丹的輝煌往事。
不過,在康熙的車轱轆話之中,胤禑倒是找到了馬進良格外受寵的原因。
人家馬提督,在平三藩和三征噶爾丹的戰爭中,不僅戰功卓著,還曾經多次身負重傷,真替大清流過不少血。
康熙還沒有老糊涂,他說的廢話,確有人老話多的成分。
可是,胤禑聽得出來,在康熙的諸多廢話之中,藏著的東西,令人不寒而栗。
“棟宇,拱衛京師,朕信得過你!”康熙此話一出,不用說胤禑了,馬進良也徹底明白了。
“皇上,旨意到時,臣必率軍勤王。”馬進良斬釘截鐵的表明了,絕對支持康熙的態度。
每逢大事之前,不動聲色的召見帶兵都統和綠營將軍們,是康熙的固有習慣。
自古以來,皇帝都要依靠刀把子,才能講清楚“成王敗寇”的硬道理!
康熙撫慰了馬進良之后,又和馬龍隨便聊了幾句。
“小十五,你的手下正好缺個真上過戰場的好幫手,朕看啊,馬龍就挺合適的。”康熙一說這話,胤禑瞬間秒懂,這是想讓馬龍留在他的身邊,當人質了。
值此二廢太子之前,作為掌權幾十年的皇帝,康熙需要考慮方方面面的影響。
其中,掌握著直隸綠營近十萬兵馬的馬進良,更是重點關注對象。
過往的所謂忠誠,放在當下,還靠不靠得住,都需要打個大大的問號!
不客氣的說,馬進良以前的忠誠,已經清零了。
現在,還忠不忠,就要看表現了!
康熙把馬進良最有出息的一個兒子,擱到胤禑的眼皮子底下,就是怕有個萬一!
帝王心術第一條,信任就是毒藥!
李隆基逃去蜀地的路上,能想得到,他最信任的左龍武大將軍陳玄禮,居然會逼宮么?
不說現在了,當初一廢太子之前,如果不懷疑胤禑的忠誠,康熙就不是一個合格的皇帝!
盡管康熙沒有明說,但是,二廢太子之前的放風之意,昭然若揭。
朕和太子,你跟誰走?
選對了,飛黃騰達。選錯了,身死族滅!
胤禑心里門兒清,康熙的頻頻放風,打招呼,不就是想打草驚蛇嘛!
俗話說的好,知人知面不知心!
在康熙召見過的重臣和將軍之中,難免隱藏著太子的人。
想想看,若不是景熙挾私告狀,康熙根本想不到,步軍統領托合齊,居然是太子一黨的靈魂人物。
把風放出去了,下一步,就看太子如何應對了!
胤禑倒是看得明白康熙的心思,再廢太子之前,康熙不想繼續耍流氓了,打算占據大義名分的至高點。
漢武帝收拾劉據,就是利用江充,故意將其逼到絕境。
要么舉兵謀反,要么束手就擒,只能二選一!
此前,只要被廢的太子,都死光光了!
馬進良父子跪安后,康熙問胤禑:“你若是他,會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