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的最終被放棄,不就是過于勢大,嚴重威脅到了皇權么?
“衡臣,出莊子的路途過于遙遠,還是先更衣,再回去吧?”
胤禑的脾氣,一向是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只要投桃,至少報李。
三日后,胤禑又帶著兩個親閨女和老十八,一起回了京城。
嚯,還沒進胡同口呢,回府的道上,已經被擠得水泄不通了。
管帽子的實權阿哥,還捏著步軍統領衙門,這權勢用滔天來形容,猶未足也!
老十八放下窗簾,嘆息道:“趨炎附勢之徒,才是主流!”
胤禑微微一笑,老十八漸漸懂事了!
整個大清的基本邏輯就是,誰有權,就捧誰的臭腳。
多爾袞活著的時候,硬逼著宮里下旨,將他從皇叔父攝政王,晉為皇父攝政王。
這么多旗主王爺們,誰敢說半個不字?
可是,多爾袞摔死之后,號稱第一心腹的蘇克薩哈,當即反了水,主動投靠了順治。
所以說啊,忠誠二字,絕不是鍵盤俠們所yy的,自帶神性,小弟們納頭便拜。
不把肚皮挖開,誰知道心黑心紅?
“烏林,你去告訴他們,凡是堵路的,京察之時,一律升去奉天。”管帽子的王爺,見官大五級都少說了。
一般人不知道的是,清軍入關之后,因為畏懼漢人過億的緣故,總有搶一票,就退回關外的想法。
所以,大清仿效前明的制度,首先設立了內務府這個小朝廷,又在奉天府另設五部衙門。
除了吏部之外,奉天府的中樞機構,可謂是五臟俱全。
當時,只要韃清敗退出關,奉天的五部衙門,立即就可以無縫的接管政務。
結果,南明太不爭氣了,寧可把江山拱手送給韃虜,也要和自己人死磕到底!
三藩之亂時,韃清的旗主諸王,大多支持退回關外,過自己的小日子。
可是,計劃沒有變化快。
耿精忠和鄭經商量好了,共同反清。
等耿精忠帶著主力部隊去抗清后,鄭經卻背信棄義的帶兵偷襲了他的后路,這就導致耿精忠再次降清。
虎父犬子,鼠目寸光,莫此為甚!
胤禑一發話,郡王府門前堵死道路的官員們,如同驚弓之鳥,四散溜走。
管帽子的王爺,就是如此之牛叉,不服不行!
官本位的社會,官越大,利益也越大。所以,管官的大佬,才是真大佬!
次日早上,胤禑坐著八抬大轎,搖搖晃晃的去了吏部衙門。
吏部的北邊是宗人府,南邊緊挨著戶部。
知道胤禑今天要到衙視事,吏部尚書富寧安,早早的就領著吏部的堂官和司員們,等候在了大門外的臺階上。
富寧安,隸于鑲藍旗滿洲,姓富察氏,其父是大學士阿蘭泰。
話說,富寧安尚未出仕,運氣就大爆炸了。只因,他的叔祖父死后無嗣,就由他襲了騎都尉的世職。
在大清,因為吏部太過重要了,所以,歷任吏部尚書都是皇帝的心腹重臣。
富寧安也不例外!
自從康熙四十八年,富寧安由禮部尚書,轉任吏部尚書之后,就一直待著不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