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大公子,令尊年過花甲,因年老體衰,不幸歿了,也算是喜喪了!”胤禑一張嘴,就定了調子,劉泰的死,是自然老死,和康熙的瞎折騰無關。
劉大公子畢竟死了親爹,心里多少有些不服,便頂了一句。
“不瞞愉王爺您說,家父的身子骨一向硬朗,若不是千里迢迢的趕來京城,一路舟馬勞頓,何至于此?”劉大公子憤憤不平的大發牢騷。
胤禑心里有數,這事吧,肯定是天家理虧。
但是,誰叫康熙是皇帝呢?
身為皇帝,他的旨意必然正確,即使惹出了大禍,也是下邊人執行不力!
逼著皇帝認錯,嘿嘿,怕是不想要腦袋了吧?
“劉大公子,爺必須提醒你,令尊任茶馬道之時,留下了諸多爛賬。若是朝廷派員細察,哼,抄家流放都是輕的。”胤禑故意恐嚇劉大公子。
在大清,當三年清廉的知府,穩賺十萬兩,更何況是,堂堂一省的茶馬道呢?
“愉王爺,家父官清如水,從不撈黑心銀子!”劉大公子一時激憤,竟然硬懟了回來。
胤禑不慌不忙的說:“劉大公子,爺還是好心提醒于你,勸你莫忘了去年的南山集一案中,戴名世是怎么掉的腦袋?”
在旗人之中,沒有文字犯罪一說,只有攬權的咎由自取。
但是,由于漢臣趙申喬的挑唆,康熙故意大興文字案,就是雞蛋里挑骨頭的恐嚇江南漢臣及大儒們。
都給朕老實點,懂么?
胤禑施出了剎手锏,劉大公子瞬間蔫了。
因為,劉泰雖然不撈錢,卻因為才華橫溢,編寫了好幾本書,并刊行于世。
真惹惱了胤禑,硬要從書里牽強附會的找毛病,劉家一族的腦袋,都不夠砍的!
“劉大公子,務必管住你的臭嘴,莫要耽誤了全族的性命,切記,切記,切記!”胤禑故意連說了三個切記,就是先禮后兵。
說白了,此事的本質是:劉家人膽敢玷污了康熙的圣君名聲,胤禑這個當朝第一打手,就敢找借口滅了整個劉姓家族。
嚇退了劉大公子之后,胤禑又馬不停蹄的收拾了另外幾個死者的家屬。
一言以蔽之,你們的親爹死了,和康熙無關,純粹是自己老死的。
在大清朝,胳膊還能扭得過大腿?
結果是,死者的家屬,全都被胤禑私下里擺平了!
實際上,康熙已經知道了,千叟宴時,太和殿前死了人。
可是,京里京外卻沒有傳出半點風聲,可見,胤禑封口的差事,辦得極為妥當!
“小十五,你應該自己搭進去了不少銀子吧?”康熙滿是歡喜的望著胤禑。
胤禑哈下腰,小聲說:“臣兒身為人子,替君父分憂,乃是理所應當的本分。別說只補貼了他們一點點銀子,就算是掏空了臣兒的家底,也沒有半分可惜之處。”
胤禑不僅幫康熙鏟平了不良影響,還私下里替他貼了近萬兩銀子,卻一聲不吭。
康熙不禁龍心大悅,小十五,真是孝順的好兒子啊!
“小十五,朕不可能讓你平白吃虧。吶,大興縣境內的皇莊,賞你十萬畝!”
十萬畝,這也太多了,胤禑正想推辭,卻被康熙擺手攔阻了。
“你的孝心感動了朕,都是你應得的,不許再推辭。”康熙一錘定音,胤禑自然不敢再多嘴多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