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政處公推查弼納和法海的題本,康熙沒有多看半眼,反手就下旨,任命嵩祝為文華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馬齊復授武英殿大學士。
如今的大學士,分為三殿二閣,即保和殿、文華殿和武英殿大學士,及文淵閣和東閣大學士,地位從高到低,依次排序。
馬齊雖然重入了內閣,但是,丟掉了滿洲首相的寶座,位次于嵩祝。
旨意明發之后,八爺黨不算特別滿意,也還可以接受,以為康熙的心里藏著老十四。
而老四呢,自然是心里暗爽!
南書房里有張廷玉,內閣里有馬齊,御前侍衛和步軍衙門又都捏在胤禑的手心里。
再加上,老十三暗中拉攏密云大營的中下級軍官們,也是卓有成效。
除了通州大營那邊的進展很慢之外,老四大致完成了接班的關鍵卡位部署。
去年,宗人府的襲爵考試,出了舞弊的大丑聞,惹得康熙大為盛怒。
單單是被革爵圈禁的宗室,就超過了五人之多。
今年的宗人府考試,康熙痛定思痛,索性安排胤禑和老十七,一起主持今年的選拔。
前明的王爺們,根本不需要考試,只要生對了肚子,又活到了成年,肯定有爵可襲。
大清就不同了,不管是誰,只要想襲爵,就必須先通過宗人府的考試。
考試的科目就三項:滿漢文翻譯、步射和騎射。考試的等級,分為優、平和劣三等。
具體的授爵標準是:三項皆優,以應得之爵授封;兩優一平者,降一等;一優兩平或兩優一劣者,降兩等;三項皆平或是一優一平一劣者,降三等;一優兩劣、兩平一劣、一平兩劣及三劣者皆停封,令其學習后,再行考試。
比如說,胤禑的爵位,雖然不是世襲罔替,也是許襲五世。
也就是說,胤禑薨后,他的某個兒子還可以襲郡王爵。然而,只要考試成績不是三項皆優,就不可能順利的襲爵,而必須一直學習下去,直到考試合格為止。
在沒有襲爵之前,朝廷一律停發俸銀和祿米。
這一套襲爵的體制,從根子上,確保了大清在鴉片戰爭之前的江山穩固。
襲爵考試的這一天早上,胤禑和老十七,一起乘馬車,抵達了宗人府。
現任宗令簡親王雅爾江阿,早早的坐在了宗人府的門房里喝茶,等著胤禑過來。
聽說胤禑和老十七來了,雅爾江阿趕緊放下茶盞,快步走下臺階,笑臉相迎。
“愉王弟,可把你給盼來了。”雅爾江阿笑瞇瞇和胤禑鞠躬行禮。
“簡王兄,這里是你的地盤嘛!”胤禑也跟著鞠躬還禮。
“十七弟,等辦完了差事,別急著走,我請客!”雅爾江阿顯得很熱情。
老十七卻心里有數,他不過沾了胤禑的光罷了。
雅爾江阿真正想請的人,肯定是胤禑。
明擺的事,老十七若是答應了留下來吃飯,胤禑怎么可能不一起留下呢?
在宗人府的后邊,建了一座標準的演武場!
雅爾江阿陪著胤禑他們抵達演武場的時候,場內已經站了幾十個等待考核的宗室黃帶子。
胤禑走到監考臺上,拿出旨意,沉聲道:“奉旨……”
臺下的考官們和宗室黃帶子,趕緊都跪了。
“上諭,著郡王胤禑監督……欽此。”
“奴才領旨謝恩!”
按照慣例,考試的第一項,便是步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