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妃愛憐地問:“你哭得眼睛紅腫,還如何去赴宴?”
毓溪搖了搖頭,只是伏在額娘懷里,尋求心里的依靠。
德妃輕嘆:“去還是要去的,萬一有人問起,我怎么說你就怎么應,今日橫豎是宜妃娘娘的好日子,咱們邊上坐著,沒人會來招惹。”
毓溪漸漸冷靜下來,被額娘攙扶起坐到身旁,小心翼翼地用絲帕擦去淚水,逗著她笑道:“真真是小美人,原來人說的梨花帶雨是這模樣?”
毓溪愧疚地低著腦袋,小聲囁嚅:“額娘,不要怪胤禛,不是他的錯。”
德妃答應了:“好,這事兒都聽你的,哪天你真生氣了要找人教訓他,再來找額娘。”
毓溪忍不住笑了,又覺得很難為情,背過身去擦眼淚,剛好七公主捧著首飾盒在屏風后張望,她便向妹妹招手,讓她進來。
小宸兒見到嫂嫂哭過,而她本就知道四哥家里的事,便跑來央求額娘不要責備嫂嫂,可額娘反要托她一件事,聽罷后,毫不猶豫地答應了。
如此,母女婆媳一起挑選首飾,環春重新為福晉畫了精致的妝容,待得寧壽宮那兒有動靜了,她們才出門來,好迎接太后同行。
叫人新鮮的是,榮妃居然帶著三福晉一起來了,而素日穿紅戴綠,在哪兒都無比明艷的小婦人,今日一襲湖綠宮裝,淡雅的妝容,瞧著比從前沉靜了不少。
但這一切,果然只是扮相,只消見她跟在榮妃身后走路的架勢,就惹得布貴人在德妃耳畔低語:“怕是裝不了一盞茶的功夫,就要露餡兒。聽端嬪姐姐說,榮妃娘娘沒讓她來,估摸著是強行來的,總不能讓她在神武門下鬧吧。”
因太后的步輦過來了,德妃便示意布貴人謹慎,嬪妃和女眷們,紛紛行禮恭迎。
步輦悠悠到了跟前,太后吩咐:“這雨飄忽不定,都別拘禮了,去翊坤宮喝茶吧。”
眾人稱是,而后隨駕到了翊坤宮,宜妃早早等在宮門外,行禮后爽朗地笑著:“太后娘娘今日可是給足了臣妾面子,您瞧您一來,烏云都散了。”
太后在溫憲的攙扶下,穩穩站定,向眾人笑道:“看看她高興的,都是當祖母的人了,還活潑得像個小媳婦兒。”
笑聲里,五福晉和裕親王福晉也到了,得知小阿哥的洗三禮一切順利,太后更歡喜,便挽了宜妃和裕親王福晉一同進門去。
不久后,皇帝賜來戲班和茶點,雖是孝敬太后,可風光是宜妃的,從四公主出嫁,到這會兒胤祺有了長子,開年以來什么好事都叫翊坤宮占了。宜妃一時得意,又問起太后,幾時給劉佳氏一個名分,好讓她的大孫子有個體面的生母。
既然是早就說好的事,太后不會不耐煩,可五福晉在一旁坐著呢,誰都會覺得,這婆婆實在不顧慮兒媳婦的臉面。
好在五福晉是個心境溫和之人,早料到會有這樣的光景,在太后看向自己時,善解人意地一笑,哄得祖母十分欣慰。
榮妃看在眼里,端起茶杯,隨口說了句:“太后果真是選了個好孫媳婦。”
不想這句話,竟讓身后的三福晉以為,婆婆是在當眾諷刺她,一時羞憤,便將惡意沖著別人去,扭頭見一旁看戲的毓溪眼底隱隱泛紅,故意問道:“四妹妹怎么哭過了,是瞧著五阿哥家也有了長子,你心里著急嗎?”
因戲臺上熱鬧,這話并沒有傳得多遠,可前座的幾位娘娘都聽見了,幾乎同時轉身看向她,而這一動靜,遠處坐席上的人便也察覺到,宜妃果然好奇:“出什么事了?”
榮妃忙起身:“宮女不小心摔了茶盅,歲歲平安的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