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禛問:“他若輸了呢?”
小安子道:“沒說,咱們十三阿哥和十四阿哥壓根兒就沒想要什么,只想替五公主爭口氣。”
胤禛聽著,又氣又有些驕傲,氣的是傻弟弟們與人打賭連輸贏的結果都不先說清楚,驕傲的是,他們不論做什么,都有必勝的自信和勇氣,敢闖敢拼,將來若行軍打仗,必是大清的悍將。
說著話,已經到了翊坤宮門前,宮人緊忙報進去,便見大宮女桃紅迎出來,和氣又恭敬地說:“真是好日子,怎么把四阿哥盼來了,外頭那么冷,您快進屋暖一暖。”
胤禛進門見了宜妃,行禮道賀新年,并代替毓溪答謝宜妃的賞賜。
其實發生了什么,宜妃已經知道些許,她的性情一貫直來直去,便開門見山地說:“四阿哥不是來拜賀新年,是來告狀的吧?”
桃紅在一旁使眼色,奈何主子不搭理她,而她一個奴才,也不好開口插嘴。
但胤禛態度謙恭,禮貌地解釋,他不是來告狀,而是來賠不是,說道:“胤禵不該對兄長不敬,不該與兄長打賭,但既然已經發生,且彼此有約定,也要顧及弟弟們的顏面,那小太監,兒臣就替胤禵收下,請娘娘恕罪。”
這話反把宜妃說懵了,無措地看向桃紅,見桃紅點頭,才勉強應道:“一個奴才罷了,就當我送給永和宮的,回去告訴你額娘,說我知道了。“
胤禛再道:“胤禵對兄長不敬,也是我這個哥哥的不是,娘娘想要如何責罰胤禵,兒臣一定嚴格管教。“
宜妃打量眼前這孩子,論樣貌人品,自己的胤祺并不差他四哥,可論對親娘兄弟的心意,一樣不是在生母膝下養大的孩子,怎么就差得那么遠。
宜妃沒好氣道:“大正月里打打殺殺做什么,小孩子淘氣,你訓斥兩句就好,我這兒不生氣,也不會找你額娘的麻煩,你幾時聽說宜妃娘娘是個小氣的人?”
胤禛躬身笑道:“兒臣從小就知道,娘娘是宮里最和氣最爽快的長輩。”
誰不愿聽好話,更不打笑臉人,宜妃雖然不高興,但也沒心思計較了,打發胤禛回去,還讓桃紅親自送送。胤禛行禮退下,到門外便請桃紅姑姑留步。
桃紅感激地說:“四阿哥,多謝您來打圓場,給了娘娘臺階下,不然大過年的,為了小孩子的事生誤會,多不值當。”
胤禛道:“打賭不應該,胤禟和胤禵都有不是,但他們只是比了彈弓,并未打架生事,且胤禟愿賭服輸才將那小太監給了胤禵,還請姑姑勸說娘娘,不要責怪九弟。“
桃紅欠身道:“奴婢記下了,多謝四阿哥周全。”
如此,園子里的鬧劇,算是有了妥善的結果,回永和宮的路上,小安子忍不住問四阿哥,是不是會責罰十三阿哥和十四阿哥。
胤禛問:“一會兒揍他們,你替他們挨打嗎?”
小安子哆嗦了一下,還是應道:“奴才愿意。”胤禛嫌棄道:“少逞英雄,想必你心里知道,十三阿哥很疼你,往后是不是要仗著十三阿哥出去橫行霸道?”
小安子使勁搖頭:“奴才不敢,奴才絕不敢。”
胤禛道:“好生跟著十三阿哥,平日里遇上這樣的事,要多規勸,不可挑唆他們沖動,也不要隨便替主子承擔過錯。要知道,把你打死了事情也得不到解決,只有十三阿哥一人傷心。”
小安子卻笑道:“四阿哥,這話您是和福晉商量過的嗎?”
胤禛問:“四福晉也對你說過。”
小安子點頭:“四福晉每每見著奴才,就會提醒這些話,奴才都會背了。”
胤禛反而更生氣了,拍了小安子的帽子,罵道:“既然福晉耳提面命那么多回,今日怎么能鬧起來,說什么會背,遇事你就全忘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