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現在譚卓看明白了。
所謂的工作總結寫了些什么其實不重要,重要的是這些工作總結是誰在寫,重要的是每一次在群里的活動,大家的表現是怎么樣的。
徐文淡淡地說道:“我們這是餐飲連鎖店,也不是什么大公司,所以你記住了,手下的員工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性格外向、遇到事情有解決問題的傾向,能夠團結好員工的人,就是最合適的店長人選。”
“但大公司不一樣,大公司能力比性格更加重要,因為大公司有自己的一套制度和體系,所以他們不需要靠人際關系去推動很多事情,而是靠績效和效率去推動很多東西。”
徐文簡單的幾句話,就直接說明白了大公司和小公司的區別。
直播間的網友在聽完以后也紛紛感慨起來。
“好像的確是這樣的,我之前去國內前十的公司,那個公司氛圍真的太壓抑了。其實也不存在上面的人打壓你這種情況,大部分情況下上面的人只看你的業績,只要你業績達標,你就能晉升,如果你業績不行,上面會直接讓你卷鋪蓋滾。”
“我們公司也是實行的末位淘汰制度,之前我還在想為什么會有人同意這樣的制度,大家不能聯合起來反抗嗎?后來我才知道我太天真了,人家大公司要的就是效率,你效率不夠他寧愿不要你,至于開除你的賠償人家也愿意給。”
“我恰恰相反,我在一家小公司里,那氛圍別提多輕松了。早上想什么時候去上班都行,只要中午十二點之前到就可以。我們老板還經常給我們買奶茶、請我們看電影,我們根本就沒有把他當老板,他也沒有把我們當員工,畢竟我們如果不高興了,是真的辭職。”
很多人都覺得大公司不近人情,好像是很邪惡的。
但實際上,公司本身就是營利組織,商人運作就是為了賺錢。
小公司之所以那么有人情味,是因為人情味能夠給他們帶來利益。
就好像譚卓她們現在的這個連鎖店,如果你找的店長不會為人處世,不會團結同事,每個月都有員工辭職。
那么不管你這家連鎖店的地理位置有多好,生意有多好,對于你這家店的打擊肯定都是致命的。
因為你缺人,就需要不斷地去找新員工來培訓。
而在新員工能夠正式上崗之前,你老員工是不是要承擔更多的工作內容呢?
如果是,那你要不要給老員工加工資呢?
如果不加,老員工肯定心里不平衡,覺得都是做同樣的事情,憑什么自己拿這么一點?
如果加,那么等新員工上手以后,你老員工的工資如果調整回來,老員工又不樂意了。
不調整回來,新員工又不樂意了。
所以這個時候,最好的辦法就是講人情。
只有你和他們講人情,畫大餅,他們才會愿意繼續替你工作。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