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么干的天這點水下去能管幾天?”
“有個鏟鏟的用,這個天干下去還是得曬死。”
“他們小麥分得多收吃了飽飯有力氣干。”
“唉,我們今年可能又惱火了噢。”
……
有人在哀嘆有人在擼起袖子加油干。
八隊也在抗旱但是人心不齊,偷懶的占多數,記工分都不好記,甚至發現記的工分再多也沒用,到時候的糧還不夠爭。
七生產隊的抗旱一直都在干。
輪流著沒停歇,直到秧子封箱了,綠油油的一大片擠都擠不進去人了才罷休。
“抽穗了。”
別的生產隊的秧苗變黃了,曬死了,七生產隊的抽穗了。
這個時候他們也沒空閑,又在地里種紅苕。
反正就覺得七生產隊的人都是鐵打的似的,個個干勁兒十足。
“你們生產隊的人打了雞血啊,為什么干活都這么扎勁兒?”
八隊的隊長就好奇的問杜天全。
“他們知道干了才有啊。”
杜天全這時候無比慶幸分了組,各組的人都鉚足了勁兒來干,因為他們嘗到了甜頭,多干多得,地里有了家里才有。
沒分組的八隊出工的時候百多號人,真正干活的有幾個呢?
都怕自己吃虧多干了,力氣都省著用。
“杜隊長啊,我總覺得你給他們施了魔法。”
“哈哈哈,我有這能耐就好了。”
毫無例外,立秋的時候七生產隊的兩百來畝地黃燦燦的一片豐收景象。
沒新聞可寫的云同志騎個自行車就往通安村跑,看到這樣的場景心情激動,按下了快門鍵。
采訪,必須采訪杜隊長。
杜紅英為了感謝他給自己找銷路,又辛苦了追風搞了幾條大魚回來煮給他吃。
“你們生產隊簡直就是魚米之鄉。”
魚足飯飽,素材也多,云同志覺得只有到通安村來才會有靈感。
今年糧食欠收是注定的,很多地方甚至絕收。
通安村卻是兩派場景,八隊的谷子稀稀落落的,一畝地可能就一兩百斤的收入。
采訪杜隊長,杜隊長估算了一下。
“今年的穗子長,我也看過了不比去年差,甚至可能比去年增收。”杜天全感慨道:“我們社員同意從小春抗旱中總結了經驗:只要不怕苦不怕累,人定勝天。我們足足抗了一個多月的旱,直到秧苗封箱了才沒管。”
“我一直很好奇,杜隊長給社員們都是怎么做思想工作了,才能讓社員們聽從安排不抗拒干活?”
“我們的社員生產積極性都高,大家都在爭做生產積極分子,多生產多打糧為社會主義建設作貢獻。”杜天全總結了一點經驗,采訪的時候只管說好話,給全社的社員都把高帽子戴上,他們想下都下不來,之后才會更努力的干。
立秋后第十天,又開始打谷子了。
因為分了組,這些活兒都不用杜天全操心,他和保管會計婦女主任只需要監督就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