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紅英……好像也有道理,可是,老的有愛心,小的會有孝心嗎?
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三歲看老,李小蘭這個人……真不好說,蘇大娘與她最好是離得遠遠的,相看會兩厭。
有時候就很感慨,為什么好兒媳遇不上好婆婆,好婆婆運不上好兒媳呢。
想她上輩子,簡直可以說是好兒媳的楷模,結果日子是浸在黃蓮里過的,最后被苦死了!
看別人的事兒是故事,落到自己身上就是事故了。
活了兩輩子的杜紅英已經學會了淡定,不再去鉆牛角尖,盡量享受這偷來的重活一世的小日子。
這天晚上周紅從老家回來帶了好大一包的毛豆莢,撒了鹽煮了端到了院壩里讓小孩子們抓來吃,幾個要好的嫂子就在一起聊著八卦。
幾人都想說李小蘭的事兒,礙于人多又不好意思說出口。
最后還是周紅說起了她家鄉的一個故事兒。
“我們老家有一家人姓文,解放前在文地主家當長年,后來文地主兒子在城里開了鋪子,全家搬到城里去了,這一家人也跟著主人家搬過去了。”
大家都以為她要講的是地主與雇農之間的故事,結果不是,是地主的孫女與雇農孫女之間的故事。
“解放后文長年還是在那家人做工,只不過不叫長年了。五幾年的時候他媳婦生了一個女兒,巧的是和東家少爺的女兒同一天出生的,不過命不好父母早逝,好在那東家人好,從小就養著她,當然這姑娘也從小就伺候在這個小姐身邊,也跟著這個小姐上學讀書這些。”
“東家小姐叫文君蘭,她叫文菊,這次我回去的時候居然聽到一個新聞,說知青下鄉的時候,那東家的小姐要被下放到黑河去,據說那邊很冷很苦,她不愿意去,東家就讓文菊和她換了名字,文菊去了黑河,文君蘭改名文菊下放到西南。”
啥?
杜紅英正吃著毛豆莢聽到這個熟悉的名字差點被一顆毛豆給卡死了。
“有時候啊,真的是命。”周紅嘆息一聲:“那個文菊和她家的小姐與我姐是同班同學,我姐說她當年讀書可厲害了,比小姐文君蘭厲害一半多,可惜下鄉了,還去了那么遠的地方,這輩子怕是都回不來了。”
“嫂子,你們老家是哪兒人啊?”
“川東文家場。”
上輩子她可是聽人說過,文菊就是川東文家場的人。
文菊說她沒有了父母親人?
周紅故事里的文菊確實沒有父母親人。
杜紅英的心漏跳了半拍,有那么巧?
“也不一定,這一兩年到處都在說知青回城的事了,家里有點門路的都想辦法走了,只要她不在那邊嫁人生子,也是可以回城的。”符嫂子道:“要是嫁人生子就難了。”
“就是,她為那東家小姐抵了災,東家應該感謝人家,肯定會把她調回來的。”
杜紅英聽著她們的八卦,腦子里還回想著一句話。
“嫂子你說那個小姐的學習成績不好,然后當丫頭的人比她強?”
“可不,我姐都說呢以前戲里唱的就是丫頭比小姐聰明,現實中也確實是這樣。”周紅笑道:“雖然說解放了并不存在什么小姐丫頭的稱呼了,但是那個文菊在東家小姐面前就是一個丫頭,天天都幫她背書包跑腿,還要把作業拿給她抄,喊走東不敢走西,可憐得很,下鄉也得替小姐受罪。”
“全當是報東家的養育之恩了吧。”符嫂子道:“老天爺不會讓人一直苦下去的,相信她也有苦盡甘來的一天。”
杜紅英……那可不一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