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是好很多,交通也方便,經濟也不錯。”
“那你來這里是受苦了。”
“沒辦法,孩子爹在這兒啊,一家人總要在一起才是正理。”
“是這樣子的……”
鄭大嫂不說話了,受了大刺激干脆埋頭干飯才是王道。
下午符嫂子過來了,端了幾十個餃子。
“我們自己一家人做的酸菜餃子給你嘗嘗。”
“謝謝嫂子。”
“謝啥謝,我才要謝謝你。”符嫂子眉眼里全是笑,臉上還泛著一點點的紅暈。
這是有什么好消息?
“我懷上了。”符嫂子道:“上個月沒來,中午你拿的臘肉吃了一塊就吐了,老符非讓我去找郭大夫,郭大夫也會把脈,說我懷上了。”
“太好了,恭喜嫂子。”
“嘿嘿,是吧,我說,要是我生個閨女,就給你當干女兒。”
“行啊,那我就等著當干媽了。”
她倆都生的兒子,盼女兒,杜紅英是想接好運,生個二胎也是女。
不過,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兒,高隊這一年的靶打得并不準,次數多卻沒有中標。
這不,前兩天那個又來了。
看來,兒女真的要講緣分。
符嫂子剛走,吳霞端來了一大碗豬兒粑來了。
“紅英,你送我家那香腸真是太好吃了,我家那口子贊不絕口。”吳霞道:“我們老家過年流行做豬兒粑,我給你送點過來嘗嘗。”
“多謝嫂子。”
家屬院的軍嫂們就是這樣合得來的都會相互分享美食。
更何況,杜紅英沒少送菜給她們吃,毫不夸張的說在一區家屬院她的人氣是很旺的。
“嫂子快生了吧?”
“快了,預產期就是這正月間。”吳霞摸著高高的肚子滿臉的幸福:“這個老二我可是盼了好久才來的。”
“嫂子有福氣,孩子肯定很乖順。”
“呵呵,承你的吉言了。”
閑聊中杜紅英有意無意的問起了川東文家壩文菊的情況。
“文菊在黑河很苦,她和我姐有信來往,不過聽說文家落實了政策了,正想方設法的將她轉回來。”
“那文家那個小姐呢?”
“你說文君蘭啊?我姐和她沒有往來,不知道情況。”吳霞道:“文家政策落實了,文君蘭估計也快回城了吧。”
杜紅英好想知道通安村的文菊是不是吳霞口中的那個文君蘭。
“文菊這個名字真普遍,我們村也有一個知青叫文菊。”
“是啊,同名同姓的多,同名同姓也不同命。”吳霞道:“我姐常說要是文菊父母還在沒準兒一定是個人才,可惜了……不過文菊卻說她過得很好,東家對她的大恩無以為報,替小姐受點苦她能撐,也算是報答東家的養育之恩。”
“那還真是一個感恩懷德的人。”
“是啊,我姐也很心疼她,希望她能早一點回來,那邊太苦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