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那個娘倒是活得挺清醒的。”說起邱瓊先,陳冬梅很是感慨:“她這一輩子很不容易,但是人也很聰明。”
缺衣少吃的年代孩子還沒長大男人就沒了,寡婦門前是非多,她那時候在山川村戰斗力還是杠杠的。
“她說孩子爹走的時候她才三十二歲,女兒十二歲,兒子十歲,很多人都給她做媒,讓她再嫁,她想著一個女人要養兩個孩子也艱難,也有心再找一個男人幫一把,結果相了一圈的親,介紹的相親對象都是有娃娃的。”
“她說自己兩個娃,對方再有兩個三個娃,一群的娃娃靠男人掙來養,一個餅就那么大,原本三個人分的,突然間變成六個人分,又怎么抵得了肚子。與其靠男人,還不如靠自己。”
“真去做了別人的后媽,不管你怎么做都會被人說嘴。親生的都一碗水端不平,做后媽更會被人詬病。更何況人都是有私心的,你偏袒你的,我偏袒我的,搞得雞飛狗跳的,與其鬧騰還不如一個人拉扯兩個娃安靜過日子。”
可不就是這個道理。
光是想想那場景就夠頭疼的。
“生產隊做工分,女人都是做六七分,她就去給生產隊隊長講條件,劃片區給她母子三人干,干完算多少工分,這樣就沒人有意見,自己也不吃虧。”
“孩子拉扯大了,兒大女成人的,又有人給她做媒,她尋思了半晌還是不嫁。”
“為什么呀?”
杜紅英沒想到邱瓊先在通安村住下還和娘聊起了她的過往。
“她說都年過半百了,人家娶一個老太婆回家干嘛呀?不就是為了洗衣做飯照顧家小嗎?我有那精力去照顧別人的兒孫還不如照顧自己的,至少是親親的骨血。”
“那她后來又怎么同意嫁給老爺子了呢?”
杜紅英其實很想親自采訪一下這老太太的心思。
“她呀,精明著呢,知道你爹是離了的,也知道你們兩口子不用她操心,相當于是一個單身漢,還有點工資,兒子媳婦又孝順,再有,她說看到你爹那個人挺好的,又勤快脾氣又好,人才也不錯……”
是的,高建成長得高高大大的,一張臉也很耐看。
所以,女人不管多少歲還是看臉的。
“她想了很久呢,都決定和你爹進攻。”
所以,是邱瓊先占了主動?
“可不,她擺起和你爹偷偷相好的時候笑得我們肚子疼。”
杜紅英……有什么是我們這些孩子不能聽的?
“你爹不是在作品加工廠當門衛嗎,你們不是買了一個電視機嗎,她就借口去看電視,去的時候絕不空著手,要么給帶兩個煮雞蛋;要么就是烙一個餅子;要么就是炒的幾把花生……”
“給你爹打過毛衣,做過雞婆鞋和布鞋,還做過幾雙鞋墊子。”
老太太手段挺多的呢!
所以,糖衣炮彈的襲擊不僅對小孩子,對老頭子也是有用的!
高老頭兒以前和張桂蘭一起,張桂蘭那張嘴一直就沒饒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