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臣們紛紛低下頭,不敢說話。北狄的勢力雖然不如朝廷,但也不容小覷。十萬鐵騎,若是真的進攻雁門關,后果不堪設想。
這時,兵部尚書站了出來,躬身說道:“皇上,臣以為,北狄此次突然集結兵力,肯定是有預謀的。咱們應該立刻派兵增援雁門關,同時撥付糧草,加強邊防。絕不能讓北狄的陰謀得逞!”
戶部尚書也附和道:“皇上,兵部尚書說得對。邊防要緊,糧草方面,臣會盡力籌備,確保守軍的供給。”
就在這時,一個御史站了出來,躬身說道:“皇上,臣有一事啟奏。據臣所知,北狄此次集結兵力,并非單獨行動,而是與涼州的寒雪宗有勾結。寒雪宗在涼州勢力龐大,私藏兵器,囤積糧草,早就有不臣之心。他們想與北狄里應外合,奪取中原!”
皇帝聽到這里,臉色更加陰沉:“竟有此事?你可有證據?”
御史連忙說道:“皇上,臣雖然沒有確鑿的證據,但最近有很多消息都指向這一點。而且,涼州現在正遭遇饑荒,百姓流離失所,寒雪宗不僅不救濟百姓,反而趁機擴大勢力,這顯然是別有用心。”
大臣們聽到這里,紛紛議論起來。有的認為御史說得有道理,應該派人去調查寒雪宗;有的則認為沒有證據,不能輕易下結論,以免引起涼州的混亂。
就在這時,太監捧著一份奏折走了進來,躬身說道:“皇上,鎮北王柳林送來奏折,請求朝廷撥付糧草和軍餉,說是冀青幽并四州要‘備戰’,應對北狄的進攻。”
皇帝打開奏折,看了一眼,眉頭皺得更緊了。柳林索要的糧草和軍餉數額巨大,幾乎是朝廷半年的財政收入。可若是不答應,柳林很可能會以“糧草不足”為由,拒絕派兵增援雁門關。
“諸位愛卿,柳林請求撥付大量的糧草和軍餉,你們怎么看?”皇帝問道。
戶部尚書面露難色:“皇上,朝廷的糧倉本來就不充盈,若是再撥付這么多糧草給柳林,恐怕會影響其他地方的供給,尤其是涼州,現在還遭遇著饑荒,百姓們急需救濟……”
“涼州?”皇帝打斷了戶部尚書的話,眼神冰冷,“現在邊境都快打仗了,哪里還有心思管涼州的饑荒?當務之急,是保住邊防,防止北狄入侵!至于涼州,等邊境的事情解決了再說!”
大臣們聽到皇帝的話,都不敢再說話。他們知道,皇帝現在最關心的是邊境的情況,根本不會考慮涼州的饑荒。
皇帝看著大臣們,語氣堅定地說:“傳朕的旨意,立刻派兵增援雁門關,由兵部尚書親自督戰。戶部立刻撥付糧草和軍餉給柳林,確保冀青幽并四州的‘備戰’需求。另外,派使者去涼州,斥責寒雪宗私藏兵器、囤積糧草的行為,讓他們安分守己,不得與北狄勾結。若是發現寒雪宗有不臣之心,立刻派兵剿滅!”
“是!”大臣們齊聲應道,躬身退下。
太和殿里只剩下皇帝一個人。他坐在龍椅上,看著窗外的雪景,眼神里滿是憂慮。他知道,北狄的威脅只是暫時的,可柳林的勢力越來越大,已經成了朝廷的心腹大患。這次撥付給柳林大量的糧草和軍餉,無疑是助紂為虐。可他沒有辦法,若是不答應柳林的要求,邊境一旦失守,他這個皇帝的位置就坐不穩了。
“柳林……”皇帝低聲自語,眼中閃過一絲殺意,“總有一天,朕會收拾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