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忘了是誰在本王的手里救了你們一命,是誰讓本王對你們多加照拂,
又是誰要替你們在朝中周旋了么?”
“噗通!”裴子瑜被嚇的立刻跪了下來。
“這一切都是太子殿下所為,臣永世不敢忘記太子殿下的恩情。
臣愿為太子殿下效死。”
看著跪在自已面前的裴子瑜,李慎冷聲道:
“既然如此,你為何還敢發三百里加急?你的心到底是在太子那里,還是在其他人那里!
回答本王!!”
“臣自然是一心效忠太子殿下,可是....可是這里發生了這么大的事,臣理應上報朝廷,所以....所以.....”
裴子瑜說到這話就被李慎接了過去:
“所以,你便要動用朝廷的驛站,去給那些世家士族報信對么?
這里不過是遭受了叛軍的襲擾,又不是謹記的軍情和公務。
玄策,你告訴他應驛站對不對。”
李慎對著身后一招手,王玄策立刻上前,
“啟稟王爺,一般文書上報朝廷的確可以用三百里加急。”
“嗯?”
李慎聽后扭頭看向王玄策,意思是,你啥意思,拆臺是不。我在這叭叭的說半天,你倒是哪邊的。
“王爺,朝廷確實規定如此,臣說的是一般的文書,若是有重要的事情,可以用六百里加急。
比如前方戰事或者捷報。
臣想說的是,一般文書雖然可以用三百里加急,但大部分都只會用普通的遞送。
一般日行一百五十里左右。
而且裴長史所做不符合規矩,上疏若是沒有主官,可由長史代勞,但王爺暫代西洲刺史,
就算是上疏,也要由王爺來奏報,裴長史有越權之嫌。”
王玄策不急不緩的開始給李慎解釋。
大唐的驛站分很多登記,一般不著急的奏報,都是用普通的遞送,距離遠的也有用三百里加急的。
像是有天災了不嚴重的就發三百里加急,重大事件會發六百里。
而這個判定重不重要就要看當地的主官。
也就是說,西州這件事重不重要,李慎說了算了。
“你聽到了?”李慎聽了解釋后,才滿意的轉過頭看向裴子瑜。
裴子瑜此刻已經冷汗直流,他沒有想到這件事會這么復雜。
若是以往,就算是郭孝恪在這里,也會發三百里加急通知長安城。
因為涉及面太廣了,世家士族,皇親貴胄,朝中的官員,能在這里分一杯羹的,身份地位都不低。
“下官之罪,還望紀王殿下寬恕。”
裴子瑜匍匐在地,越權啊,這可是大罪,哪個主官會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
直白一些,你是不是要造反,想要架空主官?
李慎蹲下了身子,裴子瑜抬起看向李慎。
“裴子瑜,本王突然覺得太子的眼光不太好,為何他會看中你們兩個蠢貨呢?
既然你們想要背靠太子這棵大樹,那你們就要一心的效忠太子,跟你們以前的關系劃清界限。
任何主宰都不喜歡兩面三刀的人。
若是你們不跟世家劃清界限,你們的前途恐怕也就止步于此。
你應該好好想想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