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接到奏疏的同時,各家也同樣接到了西州犯官們傳給家族的消息。
一直之間滿朝文武人人皆知。
世家士族對李慎恨得牙癢癢。
“啟稟太子殿下,臣要彈劾紀王,不顧法紀,貪贓枉法,亂殺朝廷官員。”
早朝上,一道聲音響起,聲音中還帶著一絲義憤填膺的味道。
所有大臣看了過去,只見一人站起對著李承乾行禮。
這人是御史臺的御史韋仁約,字思謙。
所有人都懵了,連李承乾都跟著一臉的愕然。
這韋思謙不是韋家人么?怎么會彈劾紀王,而且若是沒有記錯的話,韋思謙可是紀王推舉上來的,
紀王對他有知遇之恩,他為何要彈劾紀王?
不過有些人卻覺得韋思謙這么做很正常,這韋思謙可是一個鐵頭,為人剛正不阿,
別管是誰,他都敢彈劾。所以現在彈劾紀王也不奇怪。
“哦?韋愛卿彈劾紀王,可有實證?”李承乾詢問道。
“啟稟太子殿下,紀王在西州嚴查官吏之時,不經刑部復核便殺了十幾位西州官員,此乃一罪。
收受犯官行賄,貪贓枉法此乃二罪。
不按朝廷律法行事,自行判決,枉顧國法,此乃三罪。
臣懇請太子殿下嚴查此事,嚴懲紀王。”
韋思謙有理有據,不卑不亢,看上去非要治罪紀王一般。
李承乾聽后心中很是不解,不知道這韋思謙到底是何意,他拿出了李慎給他的奏疏遞給王忠,讓王忠宣讀。
“今天如此,正好本宮收到了紀王的奏疏,不妨給諸位愛卿看看。”
王忠接過奏疏站到前方開始朗讀,中規中矩,沒有什么出奇的地方。
畢竟這是王玄策替李慎寫的。
讀完之后,李承乾才詢問道:
“諸位愛卿,你們覺得紀王處理的可有不妥?”
所有官員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沒人說話,顯然,按照奏疏當中的闡述是沒有一點錯誤的。
奏疏中也沒有提到收錢的事,人家說的是功過相抵。
“太子殿下,紀王的奏疏并非屬實,其中隱瞞了諸多隱情。
臣懇請太子殿下重審此案。”韋思謙再次行禮,一臉的正色。
“韋御史此言差矣,我倒是覺得紀王殿下處理的十分妥當。
法不外乎人情,理不外乎人心,紀王殿下念及他們對朝廷有功,所以才會亡開一面,功過相抵,
只殺大惡之人,這合情合理。”崔仁智站了出來反駁。
“啟稟太子殿下,臣也覺得紀王殿下沒什么不妥。
這樣做,盡可彰顯陛下對有功之臣的仁慈。”另一名崔家官員也站起來附和。
韋思謙冷著臉怒道:
“慌妙!律法大于天,無規矩不成方圓,功是功過是過,怎可功過相抵?
我大唐一直以來執法嚴明,今日若是開了這個先例,日后又要如何應對?
再者,紀王收受賄賂又如何解釋?
所以臣建議必須要重審此案。”
臥槽!!所有官員都懵了,這韋思謙瘋了吧,這是必須要跟紀王干一下么?
重點是你跟紀王怎么樣無所謂,可重審此案,按律法辦理這不是要命么?
那些犯官所犯之罪就算不夠殺頭,也夠流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