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是眼,蟻是身,樹干寄著魂…這就是死后的命!…”
五師兄謝初幽幽嘆息,四師兄潘靖之贊同點頭。兩漢的巫俗從上古傳承至今,早已深深融刻在人們的心中,融入了死后的葬禮上。
“承負,來!你選一個獸面戴上。”
聞言,張承負走上前來,從大師兄馬元義的手中,挑了一張黑犬的獸面具,正好能遮蓋全臉,只露出一雙黑眸。
上古的巫者舉行祭禮,是必然要戴面具的。葬禮祭典中常見的面具,是虎、鹿、犬的木頭獸面,相當于引導魂魄的鬼使。而獸面又有赤紅與漆黑兩色,象征陽氣或威靈。
等張承負戴好面具一看,只見周圍的師兄們,都變成了紅虎、黑虎、紅鹿、黑鹿,還畫著夸張的笑與哭。而一只“紅鹿”笑著開口,卻是五師兄謝初拉長的巫調。
“小師弟,之前學的巫鬼步沒忘吧?記好了,一腳實一腳虛,一步緩慢低沉,一步輕掠地面。似飄非飄,似立非立,身軀扭轉,手足帶鈴舞動…嗯,這次不用‘驅鬼’,兩只手就‘招魂’、‘送魂’兩個動作!”
“紅鹿”一邊說著,一邊熟練的跳起巫祭的鬼步。剛跳了幾下,另一只“紅虎”拉住了他。“紅虎”伸出手,指了指招魂幡下面,不帶面具、只是系著黃巾的大賢良師,沉聲道。
“師父要開壇了!我們去上前準備。”
“是!大師兄。”
弟子七人分列向前,圍著墳丘上的祭壇,站成了一圈。從墳丘的高處往下望,只見三千多百姓烏壓壓的,都期待的聚集在丘陵下。而八百太平道徒,分站在百姓們兩邊,也一齊往上望。至于五百童子們,則十人一隊,沿著丘陵站好,在安靜等待。
所有人都安靜的等待著,一雙雙眼睛的目光,都匯聚在大賢良師的身上。大賢良師張角額頭點著朱砂,頭上戴著黃巾,身上披著黃色的麻衣,一手拄著九節的竹杖,一手舉著燃燒的火把。
黃昏的夕陽斜斜而去,照著他悲憫的臉,像是染上了一層血。他就這樣靜靜佇立了許久,直到暮間風起,才踏出了第一步禹步,哀哀唱到。
“魂兮歸來,魄兮莫遠!…”
“魂兮歸來!!”
聽到張角的起唱,張承負也用清亮的聲音,唱出拉長的巫調應和。而后,七名弟子同時戴著獸面,圍繞著祭祀的祭壇,跳起巫俗的鬼步。
叮鈴鈴的銅鈴聲,就從他們的手腕、足腕上響起。巫者踏出虛步,便是身形如魂。上下魂鈴亂響,只見風沙微動。緊接著,又是張角低沉的召喚。
“魂兮歸來,莫迷遠鄉!”
“魂兮歸來!!”
一眾弟子們再次應和,步伐越發急促,銅鈴叮叮連響。
“魂兮歸來,莫戀寒塘!”
“魂兮歸來!!”
這一次,眾多童子們舉起雙手,稚嫩的呼喊著。
“魂兮歸來,風急路長,莫逐枯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