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為啥我們得到的結果,是1尺?(231mm)”
“老農說了,七八次這樣的降雨就行,應該是1尺半!(346mm)”
各種答案爭論不下,最后一雙雙眼睛,都看向了張承負。他垂下眼睛,和心里估計的350mm降雨量對應了一下,看了眼答案最接近的張生童與張守存。
這兩個孩子,眼下看起來,確實術算學的最好,是潛在的文吏苗子。
“為師也不知道答案。因為我沒有親自測算過。”
然而,當張承負開口,他卻笑著回答,表示自己也不知道。隨后,他神情一肅,看著眾童子的臉龐,認真道。
“太平黃天!要有真正可靠的答案,非得把豆子種上一季,測出每一次降雨的總和才行!這是你們未來要做的一項任務,也是你們以后帶隊種地時,必須知曉、牢記的一個符數,豆子的需水量!”
“而除了豆子,還要測算的,有小麥、粟米、黍米,以及南方的稻米,這些各種農作物的需水量。對于降雨,也要保持記錄…”
“至于眼下,我們就按照最大的一個數字,2尺降水,來進行最為穩妥的準備!一千畝豆田,生長的四、五個月,需要2尺降水。按最糟糕的情況,那就是這四、五個月,一滴降雨都沒有,全需要蓄水的陂塘供應!”
“如此計算下來,一千畝的面積,2尺的降水,所需要的水…我們要建一個2丈(4.62米)深的蓄水陂塘,而這塘的面積,就是一百畝!”
說到這,張承負深吸口氣,縱身兩步,攀到一顆最高的大石上。然后,他站在高處,環顧著、看著每一個童子的臉龐。這一刻,他一字一句的沉聲開口,講述著他千思萬想后,太平道未來真正的“發展道路”!
無論此時此刻,這些童子能否聽懂,這就是真正的“黃天大道”,跨越數不盡的時光。
“記住我說的話,‘千頃之田,必有百頃之陂,而兩丈深最好’!記住這個10田1陂的比例,也記住這2丈的深度!這2丈的深度,對修建技術的要求不高,圍攏的堤壩也比較容易修建,不會輕易垮塌…這就是縣里鄉里、村里莊里,最迫切需要的小型陂塘、小型水利工程的規模!”
“無論是冀州還是并州、幽州…所有的鄉間村莊,都需要這樣的小型陂塘,來應對旱災與洪澇!只要有這樣一個陂塘修建起來,哪怕遇到大災大旱的時節,鄉民們也能保證種出豆子,保證活下去!而只要我們太平道,能在一個鄉里村里,動員百姓信徒,修出這樣一個小型的陂塘,主持好水源的分配!…”
“那么,太平黃天!從此以后,這個鄉間的村莊,數百口、上千口百姓的人心,就會徹底倒向我們…他們會從士族壓榨的佃戶,朝廷統治的蟻民,變成為自愿戴上黃巾的太平信徒!這就是我們太平道的道,生民之道!…”
七月的流火升起東方,巨鹿的村莊中響起黃天的呼喚。大石上,張承負的眼中閃動星火,當著所有童子的面,給自己戴上了黃巾。而后,他目光灼灼,自信笑道。
“來吧!下一步,我們好好勘察下莊子的地形…和村莊中的農戶信徒一起,我們一起修出第一個陂塘來,擋住明年的旱災!…”
“愿太平!…”
“愿太平!!”
注:漢尺比較小,一尺為23.1厘米。漢丈和漢寸也一樣。漢畝則只有460平方米左右。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